10年投資8億元,年減少粉塵排放2672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982噸。
歲末從盂縣政府傳來惠澤民生的好消息,到去年底,盂縣集中供熱面積突破400萬平方米。盂縣連續 6年二級以上天氣都在350天以上,集中供熱給盂縣帶來了藍天、白云。
1月份的一天早上,筆者家的溫度是24攝氏度,寒冬的暖流帶來了愉快的好心情。8點時分,在盂縣供熱公司工程集中供熱調度指揮中心,正在值班的經理劉建民正通過指揮平臺不間斷地查看各熱源廠的運行情況,調度室大屏幕顯示城西一次網溫度85℃、回水48℃,城南一次網溫度82℃、回水47℃。城北一次網溫度80℃、回水49℃,各換熱站運行正常,用戶室溫達標率在99%以上。筆者查看了24小時值班運行記錄,沒有發現反映供暖不熱的投訴。
中新網山西新聞1月26日電 盂縣縣委、縣政府為營造宜居縣城,改善空氣質量,花大力氣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從2006年開始,集中精力在全縣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和縣城周邊鎮、村實行集中供熱,改善空氣質量。歷屆縣委、縣政府把縣城及周邊村鎮集中供熱當作保護生態環境、惠澤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去抓,每年縣政府工作報告都把集中供熱列入重點民生工程。歷任書記、縣長堅持保護環境,久久為功,一屆接著一屆干,一任接著一任抓。10年間,盂縣集中供熱工程共投資8億元,先后建成城西、城南、城北3個規模性熱源廠,分別是城西、城南、城北熱源廠,先后安裝9臺大噸位鍋爐;先后新建換熱站92個,共鋪設供熱管網100余公里,供熱管網實現縣城全覆蓋。截至12月底,全縣集中供熱面積達400萬平方米,占供熱面積的90%以上。為減輕用戶負擔,縣政府堅持為集中供熱所需煤炭給予補貼,使供熱價格嚴格控制在每平米3元,有4萬多戶居民享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這一惠民政策。 為徹底解決燃煤給環境帶來的污染,盂縣今年又投資1.63億元,對7臺鍋爐進行環保設施提標改造,三個熱源廠改造都采用目前先進的改造工藝,除塵設備采用布袋除塵器,脫硫工藝采用石灰—石膏法,脫硝工藝采用銨法脫硝。同時,在三個熱源廠安裝3套煙氣自動在線監測設備,與縣環保局監控平臺聯網進行實時監控。 盂縣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上顯示:在連續10年的集中供熱工程中,縣城及周邊村莊共拆除燃煤鍋爐房100多座,取締鍋爐200多臺;經測算,通過集中供熱可節約鍋爐房、煤場占地60余畝;每年節約標煤10萬多噸、減少粉塵排放量2672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982噸,減少煤渣74000噸;同時避免縣城運煤運渣的二次揚塵,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多贏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