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安裝5萬個室溫監測儀
在市供熱管理中心監控大廳,市供熱管理中心技術人員何永來介紹,今年,為提高對熱用戶供熱服務與保障的水平,供熱智能管理平臺擬在全市范圍內選取布置熱用戶室溫監測點5萬個,形成熱用戶采暖室溫動態監測與分析評價系統,監測督促供熱單位保障供熱質量。
供熱管理中心監測大廳規劃科技術人員馬立超介紹,5萬個室溫監測點,分布在全市不同的小區,根據室溫監測儀及時掌控小區的冷暖。去年供暖時,接到市民投訴電話以后管理中心在落實情況時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一旦有了這5萬個監測點,不需要市民打電話,供熱管理中心就能及時掌握全市各個公司的供熱情況。
馬立超介紹,主城區的5個區(裕華區、長安區、新華區、橋西區、高新區)內所有小區都將安裝監測點。不是每戶都裝,按面積安裝,每萬平方米安裝3到5個。以神興小區為例,一個單元一般是7層14戶,大約在1000平米到2000平米之間,一棟樓有4個單元,一棟樓的熱用戶面積在4000到8000平方米之間,基本每棟樓都會安裝監測點。新建高層住宅安裝密度會更大。主要安裝在供熱溫度不易達標的地方:比如高層的樓頭、樓頂,老舊小區的一樓;還有能顯示實際供熱效果的地方,比如中間樓層。
馬立超說,安裝監測點以后,供熱部門就能實現對熱用戶當前室溫、供回水溫度等供暖情況的實時監測及歷史室溫的實時查詢。如果小區供熱整體不達標,不用用戶打電話反映,供熱管理部門和供熱公司就能第一時間通過供熱智能管理平臺獲取小區供熱溫度低的問題,能夠為老百姓提供前置服務。
據了解,室溫監測器與用戶家里墻上裝的插座、開關相似,安裝時不破壞用戶的原先裝修效果,只是把原有的插座、開關的面板摘下來,裝上室溫監測器,監測器還可以繼續當作原來的插座或者開關來用,只是多了一個溫度顯示裝置,然后通過遠程傳輸把實時監測結果傳輸到相關部門。
室溫監測器將免費安裝,政府和供熱企業來承擔這筆費用。用戶家里只要保證有電就可以,因為監測器需要在有電的情況下記錄室溫。據了解,室溫監測儀正在招標中,計劃10月下旬開始安裝,11月15日之前整體裝完。
環衛監察視頻實時監控路面
28日,上午11時,橋西區環衛監察大隊視頻可視化管理中心通過視頻可視化監控平臺現場展示高清攝像頭,可查看200米范圍內地面上煙頭的顏色,裕華路與城角街交口公交站牌附近的景觀石旁邊一包垃圾格外顯眼,監控人員立即通過語音對講功能通知到值掃班長,值掃班長馬上派人清掃。大約兩三分鐘后,監控畫面顯示,身穿橘色工作服的環衛工拿著簸箕和笤帚將這包垃圾清掃走了,前后不超過1分鐘。
據了解,橋西區環衛監察大隊視頻可視化監控平臺通過利用現有交通監管系統支架卡口,橋西區環衛監察大隊在轄區的100余個重點路口安裝了200個高清攝像頭,做到了轄區道路監控全覆蓋,構建了集視頻監控、語音對講、智能分析、定位系統、感應檢測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管理平臺。利用可視化監控平臺,對于占道經營、渣土遺撒、積存垃圾等問題可以迅速找到目標,安排人員進行處理。在可視化監控平臺基礎上,橋西區環衛監察大隊對所有的作業車輛及巡查車輛安裝了定位系統,對車輛狀態實現了實時監管,提高了車輛管理標準和使用效能。
數字城管邁向智慧城管
在市容考評中心指揮大廳,市容考評中心信息管理科科長何立永介紹,利用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實景三維展示、執法車移動視頻、汛期地道橋積水監測、市容案卷統計分析等功能,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據了解,目前,數字城管監督考評系統日均發現、處置城市管理問題近4000件,平均結案率在96%以上。
省會自2008年10月就啟動了數字城管系統建設,數字城管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有的省會城市相比,數字城管系統設備老化、技術滯后。為此,石家莊市城管委立足現有信息化系統,以數字城管為基礎,提出建設智慧城管,通過對市城管委委屬單位間獨立系統的網絡連接、設備更新、數據整合、功能開發,實現統一管理智慧大平臺,推進城市管理工作從“八區一縣”向全市域延伸,形成指揮調度、監督考核的智慧城管綜合管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