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供暖,是北方城市老生常談的問題,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對城市縱橫交錯的熱力管網了然于胸,他們對城區內家家戶戶的暖氣溫度時刻關注,他們始終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的最高標準。采暖季,是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無聲付出,保障了千家萬戶的溫暖。
一座城市要有溫度,首先要從百姓家的溫度抓起。近日,記者采訪了濰坊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供熱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探尋供熱工作幕后的故事。
供熱前:
提前規劃 做好硬件保障
“在全面供熱之前,我們未雨綢繆,致力于做好各方面的硬件保障,會同各區供熱管理部門組織熱力公司對已建熱源、管網、換熱站等整個供熱系統進行檢修和維護,確保供熱工作平穩開展,不出問題,提前做好規劃和相應的應急預案,加班加點檢查維修機械設施,一線人員堅守崗位,毫不懈怠。”供熱服務中心工程師王凱對記者說。
“我主要負責‘汽改水’工程,工程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難題自然是不少,比如跨河工程,水文條件復雜,經常需要帶水作業,難度非常大;在一些小區商圈,人流量大,道路窄小的地方,我們都攻堅克難,在保障居民正常出行和交通秩序的前提下開展作業;為了防止渣土導致的揚塵污染,許多路段我們采取頂管作業,盡管費時費力,但的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談起“汽改水”工程的難點,供熱服務中心助理工程師張紅星有很多話要說。
據了解,由于2018年“汽改水”工程量大,時間緊,為按時按期、保質保量,順利地完成該工程,各區分別制定了“汽改水”改造工程的實施方案,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責任分工,齊抓共管,共同推進。各區供熱主管部門也分別成立了“汽改水”領導小組,安排專人包靠企業,對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工程安全等進行實時監管,對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召集有關部門開會協調解決。在整個“汽改水”工程改造過程中,市、區兩級供熱管理部門的同志們全員上崗、加班加點,在供暖前圓滿完成了改造工作,保證了冬季正常供暖。
2018年,我市建設了濰坊發電廠至寒亭區高溫水主管網和新華路高溫水主管網,完成供熱管網“汽改水”39個路段、91公里,城區高溫水管網總長度達到455公里,2018-2019年供暖季高溫水供熱比重超過80%,供熱節能水平大幅提高,高新區、奎文區、濰城區基本實現高溫水供熱全覆蓋。
“清潔取暖是一項宏觀的、全局性的工程,其中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來的,但從長遠的角度看,清潔能源帶來的環保和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供熱服務中心工程師王亮對記者說。他進一步向記者介紹,2018年,市區熱源和供熱管網建設基本完成。新完成1臺670兆瓦機組熱電聯產改造,按照超低排放標準新建熱源廠1座,新增供熱能力3800萬平方米。全市城市(縣城)清潔取暖項目開工1115萬平方米,超額完成24%。在此基礎上,科學分配明后兩年開工建設計劃,確保2020年底前實現清潔取暖城市全覆蓋。
據了解,去年我市扎實做好冬季供熱保障工作。切實加強能源保障,組織供熱企業簽訂采暖季用煤合同100萬噸,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儲備冬季應急煤炭5萬噸;組織燃氣企業簽訂采暖季供用氣合同6億立方米,較上年同期增長25%,天然氣保供率達到95%以上,總體保供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我市還研究制定了《濰坊市中心城區集中供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寫了應急預案操作手冊,組織供熱企業分別建立了應急搶修隊伍,共配備搶修人員240人、搶修車40輛,并分別開展了以熱源廠故障、主管網破裂、補償器泄漏等事件為主題的應急演練,應急處置能力顯著提高。
供熱期間:
全面監控 做好服務工作
在冬季來臨之前,供熱服務中心夜以繼日與時間賽跑,充分依靠技術力量,合理調配工作人員,深入部分供熱企業和居民小區,實地檢查供熱工作,用辛勤工作詮釋社會責任,用真誠服務回應群眾期待,去年11月初實現了全城供暖系統正常運行,換熱站系統正常運轉。如果說工程建設只是為順利供熱做前期準備,那么供熱之后的全方位服務保障工作才是彰顯供熱質量的重頭戲。
“每逢供暖季,由于設備老舊、管網老化等原因,導致室溫不達標,是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這些問題等不起、慢不得,必須第一時間回應、第一時間解決。”王凱對記者說。
“打擾了!我們來看看您家里溫度是多少?暖氣片熱不熱?”今年以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沒有光聽情況匯報,而是走出辦公室,深入居民家中,面對面了解供暖情況和群眾需求,在基層一線解決問題。
“每年的供熱期間,也是我們向全市人民檢驗我們工作成果的時刻,我們絲毫不敢松懈,時刻待命,生怕出現什么問題,針對用戶的各類投訴和反饋,我們會第一時間安排人員到現場處置,情況特殊的,我們也會親自去用戶家中實地解決問題。”王凱說。他介紹,目前,中心城區引入能夠時刻監測居民家中溫度的室溫采集子系統,目前選取2%居民作為試點,是實現智慧供熱的重要環節,據了解,智慧供熱是集供熱生產輸出、供熱信息調控、管網監控、管網水力分析、室溫采集于一體的,現代供熱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將系統控制、水力信息、控制云平臺化統一管理,實現供熱采集智能化、系統調控自動化、運營監管科學化,達到供熱穩定、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最終目的。
供熱前,市、區供熱主管部門以及供熱企業提前排查居民小區供熱矛盾,主動協調化解矛盾糾紛。供熱期間,深入開展入戶測溫活動,及時協調解決群眾取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居民家中溫暖舒適。此外,還對居民供暖投訴辦結情況,實行供熱企業、街道社區、供熱管理部門回訪;對解決重點問題,實行居民、企業、供熱管理部門三方溝通聯動,確保居民投訴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本采暖季12319市政服務熱線共受理中心城區供熱方面電話8627個(上個供暖季共受理17765個),投訴類電話128個(上個供暖季投訴電話1745個),來電總數同比下降了51.4%,投訴總數同比下降了92.7%,群眾滿意度再創新高。這些數字背后,是供熱人員全天候的一線堅守,正因為他們不舍晝夜的努力,才換來了今日城區供熱工程的輝煌成績。
“不僅僅接到的投訴電話比起往年少了很多,甚至有市民主動來電對家里的溫度表示滿意,聽到他們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我們再多的辛苦也值得了。”王凱對記者說。
供熱季結束:
延長供熱 民生實事暖身暖心
“去年冬天天氣狀況復雜,今年春季也仍有寒流出現,我們根據市政府部署和氣溫變化情況,對中心城區供暖時間做出調整。”供熱服務中心負責人劉向東對記者說。據了解,2018年11月2日,中心城區提前13天啟動供熱低溫試運行;11月6日,各熱企逐步提溫應對寒流天氣,大部分居民家中感受到溫暖;11月15日零時,中心城區各大熱源廠全部實現平穩運行,城區居民小區基本全部實現達標供熱。今年3月14日和22日,中心城區2次延長居民供暖時間(共延長9天),至3月24日24時結束供暖。一股股暖流注入千家萬戶,消融了特殊天氣帶來的蝕骨寒冷。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根據2019年濰坊市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32項民生實事要求,今年我市投入6700萬元,對中心城區提前和延長供暖居民采暖進行補貼,讓群眾既暖身又暖心。
小小的暖氣片折射的是大民生,“群眾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支持和肯定,供熱取暖是最大的民生,讓市民用上舒心暖氣是供熱服務中心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逐個攻堅解決,盡最大努力讓政府放心、市民暖心。”劉向東表示。
供熱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兢兢業業,對待工作忘我付出,在供熱這場宏大持久的戰役中,他們是堅實可靠的“一流鐵軍”,一系列艱苦卓絕的工作背后,永遠有他們忙碌的身影。正是這批可愛又可敬的供熱人,把溫暖送到了千家萬戶,這不僅僅是暖氣的溫度,更是民生的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