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文圖在濟生礦熱力站,陽泉熱力泉西公司的工作人員檢查供熱設備,確保安全、穩定供熱。
核心提示
隨著氣溫下降,供暖成為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10月25日,市熱力公司一級管網啟動循環泵進行冷態循環;10月28日,熱源電廠陸續升溫;11月1日,市民清晨起床時發現,溫暖已經悄然而至。
供熱第一天,記者分別深入熱源電廠、供熱指揮中心、熱力站、居民小區,實地探訪我市供暖情況。
熱源電廠:
鍋爐溫度持續提升
今年,市熱力公司所轄供熱面積近4000萬平方米,用戶總數近35萬。公司現有河坡發電公司、陽光發電公司、龍川電廠等7個供熱熱源,設計供熱能力預計可達5600萬平方米。
在承擔我市供暖任務的熱源電廠之一——河坡發電公司,主控室工作人員正在對各種設備的參數進行實時監控和調整。大屏幕上顯示當前管網供水溫度達到64.4攝氏度,足以達到我市熱力調度的指令要求。
“今年,新增至固莊沿線供熱,預計供熱面積1050萬平方米,達到公司設計供熱能力的80%。為保證今冬順利供熱,公司提前完成兩臺機組及供熱設施的維護工作,并于10月28日前陸續完成管網注水和升溫工作。”河坡發電公司發電部總值長馬宏斌說。
同時,共同承擔著我市今年供暖任務的其他熱源電廠供熱機組也運行良好,運行穩定。市熱力公司自備應急調峰熱源廠裝備4臺64兆瓦鏈條無煙煤鍋爐,設計供熱能力350萬平方米。按照環保工作要求,調峰熱源廠煤庫已完成全封閉式改造,現庫存低硫高熱值無煙煤約1.71萬噸,可滿足在極寒天氣及部分區域故障時應急投運補充。
指揮中心:
供熱實現精準控制
“我市熱源電廠和供熱站布控的監控都已連接至市熱力公司的智慧供熱平臺,數據采集設備可以實時向供熱指揮中心反饋供水溫度、回水溫度、流量、供熱面積等信息,同時接收供熱指揮中心的指令,適時對管網水溫進行調整。”市熱力公司總經理助理劉榮介紹。
進入供熱指揮中心大廳,一塊監控大屏映入眼簾,上面密密麻麻地顯示著全網運行的一次網、二次網、各供熱干線、關鍵節點的運行參數。工作人員注視著大屏上的數據變化,查看著熱源熱網的運行工況,并隨時做著記錄。
為保證11月1日能正常送暖,市熱力公司在上一個供暖季結束后,就著手開始進行供熱設施和管網的檢修維護工作,力爭消除用戶的一切“跑冒滴漏”。供暖中,他們將根據天氣變化科學調度、精準調節,做到經濟、環保、舒適供暖。 熱力站: 連接熱網與用戶 熱力站是城市集中供熱系統中熱網與用戶的連接站,它將熱網輸送的供熱介質加以調節、轉換,向用戶系統分配,以滿足用戶需要。一礦供熱站黃山組下轄3個熱力站,承擔著附近13萬平方米的供熱。 走進濟生礦熱力站,轟隆隆的機器聲響徹耳邊,同時一股熱氣將記者包圍。“一次網高溫供水通過過濾器、換熱器將二次熱網的低溫水加熱后循環回流電廠,二次網供水通過循環泵等設備輸送到居民家中。”一礦供熱站黃山組組長孔曉東一邊檢查著供熱設備一邊介紹。 “這個熱力站的設備之前都是靠手動操作控制的,今年‘三供一業’維修改造后,移交至陽泉熱力泉西公司。目前,已更換循環泵、增加遠程自控系統,各項設備正在調試中,不久后,將成為熱力無人值守站。”孔曉東說。 孔曉東介紹,屆時,公司將根據調度指令對這里的參數進行遠程調控,同時熱力站巡查人員還會每天對熱力站的運行工況和設備安全情況進行檢查,確保穩定、安全供熱。換熱站工作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如果發現有跑冒滴漏和其他設備方面的問題,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及時搶修,保證居民室溫達標。 居民小區: 大多有了熱乎氣兒 11月1日,家住一礦永紅小區一號樓的吳翠英,清晨起來就感覺屋里有了熱乎氣兒,心里挺高興。 “昨天早上起來暖氣就熱了,今天是供暖第一天,我們家的暖氣還可以。”吳翠英邊摸著暖氣片邊說,她和老伴都上了年紀,特別怕冷,希望熱力部門能繼續做好工作,保持住這份“溫暖”。 針對一些居民家中暖氣局部不熱的情況,孔曉東解釋說:“今年是礦區‘三供一業’維修改造后的第一年,供熱管網、設備有個調節、適應的過程,維修人員也正根據市民反映的情況積極進行檢查維修,確保市民溫暖過冬。”下一步,他們將對供熱系統進行進一步平衡調節,確保熱量均衡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