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用煤炭的北方城市,靠什么在冬天保持溫暖?我們的未來之城又會是什么樣?
當記者走進海陽市金陽海岸小區(qū)居民成京增家里,瞬間被溫暖包圍。
成京增告訴記者:“這才剛供暖,這兩天的平均溫度,我家能達到23℃多。(今年取暖費)一平米比原來降了1塊錢,溫度提高了,從心里高興。”
通過實測,核能供暖的溫度在線!
下面來說說何為核能供熱?核能是怎樣變變變之后轉化為熱能的?
簡單說核能供熱就是從核電機組抽取蒸汽作為熱源,通過換熱站,在物理隔絕的情況下,進行5次熱量交換,最終再通過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送到千家萬戶。
在山東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放看來,采用核能供熱不僅熱量靠譜,還綠色、清潔,真是做到了“零碳”排放。舉個海陽市的例子,核能供暖取代了原有的12臺燃煤鍋爐,一個供暖季下來預計就能減少原煤消耗10萬噸。同時熱電聯(lián)產技術,還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吳放介紹:“項目投運以后,海陽核電1號機組成為世界最大的熱電聯(lián)產機組。在保障海陽城區(qū)‘零碳’供暖的同時,兩臺核電機組每天還能夠發(fā)5800萬度的電,可以滿足青(島)煙(臺)威(海)地區(qū)全部居民的生活需求。”
海陽市豐源熱力有限公司董事韓洪成介紹說,在當下煤價和人力成本高企的現(xiàn)實情況下,核能供熱因為減少了傳統(tǒng)的燃爐工人等操作人員成本,今年海陽市居民住宅供熱價格比去年下降了1元,為每建筑平米21元。
“使用核能供熱以后,一年可以減少耗電900萬度,減排煙塵3000噸。不再因為鍋爐、環(huán)保設備等出現(xiàn)故障而造成供熱中斷。核能供熱更加平穩(wěn)清潔。”韓洪成說。
核能供暖如期而至,下一個新能源供暖方式會是什么?
專家普遍認為,光熱將成為繼核能供熱之后的另一種穩(wěn)定、高效的“零碳”供熱模式。
中船新能烏拉特中旗光熱儲能電站總經理朱勝國介紹說:“光熱發(fā)電,是通過高精度逐日反射鏡將光能轉化為熱能,收集的熱量一部分用于發(fā)電,一部分儲存在儲能裝置中,可在無光照或者是光照條件不好的情況下用于發(fā)電以及供暖。光熱電站通過汽輪機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可以代替火力發(fā)電作為基礎負荷、調峰負荷和余熱供暖。”
朱勝國表示,明年供暖季光熱供暖將正式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