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熱技術:服務、節能兩促進
城市供熱系統時常面臨居民家中“冷熱不均”問題,更面臨供需節奏不匹配形成的熱量過剩、能耗浪費問題,如何做到提升供熱均衡調節能力的同時,兼顧節能減排和安全高效?“智慧供熱技術改變了傳統以熱源為主動的調控模式,通過智慧終端系統逐級調整參數,可實現全網優化調控和精準按需供熱目標,使節能建筑、非節能建筑用戶都能實現溫度均衡。”示范區經理高志淼說。

海拉爾熱電廠營銷部職工正在進行熱網巡查工作
海拉爾熱電廠克服直供網面積大、精細化調節難度高等困難因素,在人工智能、大數據、5G信號傳輸與傳統供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上邁出了第一步。據介紹,該廠組建了供熱管理示范區作“試驗田”,改變原有直供網分布式供熱模式,應用熱網智能控制、物聯網調控等技術,將已有62座熱力分配站整合成49座混水站,配套開展18條二級管網更換及熱網首站、熱力站建設,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分布式變頻混水供熱區域。
示范區還配套安裝了316套物聯網平衡閥、1452套戶用智能閥和1800套室溫采集器,實現源、網、站、戶協同一體化自動平衡調節功能,在保證用熱質量的前提下,做到了熱網流量的平衡分布和供熱能耗的有效管控。在示范區班組的LED屏幕上,供暖情況能耗分析數據一目了然。
“有任何用熱問題,只要掃一掃二維碼,智慧供熱系統就自動生成工單,供熱管家20分鐘就上門處理問題,可解決了老舊小區取暖的老大難了!”靠山街道辦事處李景主任說,示范區里同步配置了“供熱管家”,張貼有550塊二維碼公示板,重點負責庭院管網用戶內部系統日常巡檢、平衡調節、隱患排查等工作。

海拉爾熱電廠營銷部職工雪夜巡查井室設備 王慧瑤/攝
據了解,海拉爾區老舊小區因用戶內部系統堵塞嚴重,三級網管路嚴重腐蝕,造成大量失水,直接影響了居民百姓的用熱安全及用熱質量。示范區供熱管家在各自管轄責任區協助物業排查庭院管網失水、上門解決取暖問題,至今已查找出各小區泄漏點37處,通過協調推動處理三級網泄漏點,使示范區日失水量同比減少2000余噸。
10月25日,海拉爾區回民小學校長向示范區供熱管家王偉送來感謝信,感謝他迅速排查解決設備缺陷,“48小時之內就恢復了教室暖氣溫度,沒讓孩子們上課受凍。”據智慧供熱軟件節能分析統計,在保證用戶供熱質量的前提下,2020-2021年采暖期示范區累計完成供熱消耗系數0.6835吉焦/平方米,同比減少0.0812吉焦/平方米,合計節省燃料成、電費成本、水費成本等供熱成本900余萬元。
伊敏至海拉爾長輸項目:熱源、環保雙提升
隨著集中供熱需求的不斷上升,在優化居民供熱均衡性的同時,減少城市碳排放量,成為北方城市供熱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向。日前,海拉爾區傳來好消息。11月25日11時,伊敏至海拉爾長輸項目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巴彥托海鎮隔壓站建成后首次接帶供熱負荷試運行。截至11月26日20時,已獨立接帶供熱負荷335萬平方米,標志著我國高寒地區規模最大的長距離供熱綜合能源利用工程正式投入運行。

伊敏至海拉爾長輸項目市區側隔壓站施工建設現場 郭保留/攝
這條總長70.34公里的供熱管線聯通伊敏煤電和海拉爾中心城區,是世界最長的高寒地區長距離供熱改造工程,可解決海拉爾地區1528萬平方米的供熱需求。海拉爾熱電廠作為市區側建設項目的主體實施單位,主要負責鄂溫克旗巴彥托海鎮內917兆瓦隔壓站及市區5.6公里管線建設及35千伏電源線路敷設工作,“可進一步壓減替代落后產能,增強城市熱網安全性。”該廠營銷部副主任郭鑫說。
據介紹,該項目可將汽輪機冷凝余熱回收用于城市居民采暖供熱,相當于在不增加電廠容量、不增加大氣污染物排放,耗煤量和發電量都不變的情況下,擴大熱源的供熱能力,提高電廠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增加供熱收益的同時,還減少了冷卻系統的蒸發耗散損失和循環冷卻水系統補水量,實現節約水資源的目標,具有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該廠熱網技術人員正在精心優化管網運行參數。海拉爾電廠負責人告訴記者,2022年,將建設呼倫貝爾中心城區智慧熱網控制中心,應用本采暖期長距離供熱運行經驗和領先的智慧供熱技術,實現多地多熱源聯調聯控,著力提升呼倫貝爾市城市建設綠色發展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