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福建陽光學院學生研發的“校園智慧能耗平臺”正式上線投用,實現該校九大片區近2000盞路燈、景觀燈等控制的全覆蓋。


陽光學院夜景燈光改造工程現場效果
幾個月前,陽光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的幾名學生發現,部分人流量多的區域路燈卻比較昏暗,而人流稀少的區域路燈卻常亮,不僅造成了電力浪費,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由此,他們開始嘗試對校園的路燈控制進行優化。
“擺脫原有的人工操作,用手機軟件遠程對校園燈光進行全面智能控制,應該可以解決資源分配不均和安全隱患問題。”2022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林伊倩提出建議。得到同學們的支持后,他們立即組建了一支跨專業、跨年級的學生研發團隊,甚至拉上了輔導員一起探討解決方案。
經過討論,團隊決定建立一個智慧能耗平臺系統。為確保整個系統應用質量和可行性,在學校相關部門協調下,團隊深入調研,對燈控系統的執行方案進行論證。在學校后勤保衛處支持下,“校園智慧能耗平臺”搭建項目正式立項。
2022級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劉慧萍介紹說:“我們對配電室結構和學校整體路燈的分布和燈控系統進行詳細分析后,基于嵌入式系統、阿里云服務器等技術進行設計,通過完善智慧校園系統,上線微信小程序平臺,通過手機端就可以實現全校用燈管理。”除此以外,系統還能根據天氣和需求程度實現智能燈光亮度調整和預警等。

學生團隊在調適電路。圖片均鄭昊天 陳天博/攝
“同一個電路,在課本和仿真模擬的時候或許會很完美,但在真實環境下就是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問題。”人工智能學院輔導員陳茁談到,在此次“真題真做”過程中,從原本對理論知識的深信不疑,到大膽用實踐去檢驗和測試真理,學生們對課本知識都有了全新的認識。
經過長達兩個月的試用和優化,校園智慧能耗平臺已在學校全面投用。截至目前,全校路燈耗電量比起平臺投用前節約了近30%。
據了解,下一步,團隊還將進行二期項目研發,結合不同路段人流量及安裝后的實際使用數據,優化算法實現精準控制,實現光感控制和能耗實時監測,最大程度確保節能效果。二期項目預計今年年底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