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分戶計量以其節能、環保、滿足不同居民用戶對室內溫度的要求,體現了市場消費的合理性。作為供熱計量收費的設備。目前,中國需要符合國際和國家標準,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能為相關管理部門和廣大用戶接受的熱量表。那么,中國熱量表發展的狀況如何呢?熱量表今后的發展趨勢怎樣?就此,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科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樹。
國內外企業紛至沓來
中國現在生產、經營熱量表的企業已超過106家(2004年5月不完全統計)。地區分布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山東、遼寧、河北、江蘇、浙江、廣東、吉林、黑龍江、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等16個省、市、自治區。分布比較集中的北京、天津、山東三地超過51家。約占總數的50%。全國已安裝在集中供熱及制冷建筑系統上的熱量表超過20萬套。隨著熱改的推進,中國的熱量表行業發展看好。
另外,歐洲專業公司已大舉進入中國熱量表產業。在中國銷售、合作生產熱量表及其部件的外國公司已有17家以上。其關注程度已從提供、生產幾種主要部件的方式,到引進全套技術在中國制造熱量表整機。國際性的能源技術服務公司也有戰略性的轉移,從經銷熱量表硬件產品,到提供包括系統設計、管理、配套等軟件的全套指導和咨詢技術服務。其中,在超聲波熱量表領域里有著20年生產經驗的蘭吉爾公司,還專門開發設計了適用于中國的新一代超聲波熱量表,已開始直接進入中國市場。
而在國內,正泰、吳忠、華立等著名的大型企業,已不同程度地直接進入熱量表這一新興產業。并針對中國國情自主研發既可用于測量供熱表、也可用于測量供冷量(吸熱量),既可用于集中供熱計量收費,也可用于正在發展的冷熱聯供的中央冷暖空調的系統和分戶冷熱計量的計量產品。在流量表的設計安裝上,國內產品既可安裝在進水管道上,也可安裝在回水管道上,對盜用熱水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中外企業在熱量表產業上的合作也迅速升溫。
面對發展仍需提高
中國熱量表產業前景廣闊。但來自使用中的問題表明,國內熱量表技術本身還不夠完善。另外,外部因素對產品的應用也提出了新問題,如中國目前供熱系統水質很差,水中含有大量的鐵銹,對機械式流量計具有破環性損害。處于發展前期的國內熱量表業在艱難摸索種,需要全方位的提高。
技術尚待改進提高 供熱系統對熱量表選用的流量計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熱量表中流量計是主要的部件。歐洲目前的熱量表已趨向于選用超聲波流量計作為主流產品,精度較高、特別是對惡劣水質有較好的適應性,進入中國的機械式熱量表流量計絕大部分也采用了無磁傳感技術,而國產熱量表普遍選用磁傳感、機械式流量計,微功耗的無磁傳感技術尚在研發階段。自主開發生產戶用超聲波熱量表的只有唐山匯中儀表有限公司等很少企業。
質檢系統尚待完善 這里所說的“系統”包括:熱量表生產企業為能保證其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所必需的出廠檢定檢驗系統,技術監督部門按照國家檢定規程對熱量表企業及其產品監督檢驗所必需的檢定檢驗系統,以及能讓熱量表用戶和計量收費管理部門認可,放心地安裝使用的公正、科學的管理檢查系統。完善的質檢系統指的是,由這三方面綜合形成的系統,能夠保證每一套熱量標在使用中,能夠作為熱量收費的依據,能長期的正常工作。過去經驗表明,這樣的質檢系統,在中國還沒有完善地建立起來。
品牌形象尚未確立 中國熱量表企業還沒有樹立起家電業如“海爾”、“長虹”、“美的”等家喻戶曉的優質品牌形象。只是因為,一方面熱量表需要一定的包含科普意義的宣傳。使廣大民眾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熱量表生產企業本身也需要做出樹立自己品牌形象的努力。
市場尚未形成規模 目前中國供熱計量改革正處在試驗試點階段,市場尚未形成規模,熱量表企業既處在市場開發的樂觀中,也處于發展受阻的焦慮中,出現了付出的投資長期不能收回,改進發展所需的投資受挫,研發時檢測合格,使用中問題不斷,售后服務的費用高等問題,特別是長期使用的可靠性,有待時間去證明。甚至某些企業已有“騎虎難下”的感覺。
對待國外發展自身
基于以上狀況,王樹 對中國熱量表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中國的熱計量儀表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不僅需要國外的先進技術,更需要國外先進的科學管理,特別是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如果中國的熱量表業沒有嚴格的質量體系保證,它的發展存在著夭折的危險,國內熱量表企業需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包括與國外技術先進的公司進行合資或技術合作。與此同時,中國的熱計量表產業的興起,需要得到國際合作的支持,但終將以國產化為目標。過去的經驗已經證明,進口表高昂的價格可以在試驗、試點時期,或者被部分高檔住宅建筑接受,卻很難在普遍推廣中采用。而持有先進技術的外國公司,可采取投入技術和資金,合資合作的形式在中國本土化發展。
展望未來市場巨大
熱量計費方式由按建筑面積收費改變為按實際用熱量收費,預示著熱計量表產業將在我國形成巨大消費市場。專家預測,供熱計量表產業關系到我國體制改革和建筑節能事業這一大局,是一個具有幾百億產值的新興熱點產業,全面推廣后熱量表的年需求量將近千萬套,持續發展期將在10年以上,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采暖分戶計量和收費制度的全面推行,中國熱計量表的開發與應用將形成大規模的產業結構。
國內外企業紛至沓來
中國現在生產、經營熱量表的企業已超過106家(2004年5月不完全統計)。地區分布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山東、遼寧、河北、江蘇、浙江、廣東、吉林、黑龍江、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等16個省、市、自治區。分布比較集中的北京、天津、山東三地超過51家。約占總數的50%。全國已安裝在集中供熱及制冷建筑系統上的熱量表超過20萬套。隨著熱改的推進,中國的熱量表行業發展看好。
另外,歐洲專業公司已大舉進入中國熱量表產業。在中國銷售、合作生產熱量表及其部件的外國公司已有17家以上。其關注程度已從提供、生產幾種主要部件的方式,到引進全套技術在中國制造熱量表整機。國際性的能源技術服務公司也有戰略性的轉移,從經銷熱量表硬件產品,到提供包括系統設計、管理、配套等軟件的全套指導和咨詢技術服務。其中,在超聲波熱量表領域里有著20年生產經驗的蘭吉爾公司,還專門開發設計了適用于中國的新一代超聲波熱量表,已開始直接進入中國市場。
而在國內,正泰、吳忠、華立等著名的大型企業,已不同程度地直接進入熱量表這一新興產業。并針對中國國情自主研發既可用于測量供熱表、也可用于測量供冷量(吸熱量),既可用于集中供熱計量收費,也可用于正在發展的冷熱聯供的中央冷暖空調的系統和分戶冷熱計量的計量產品。在流量表的設計安裝上,國內產品既可安裝在進水管道上,也可安裝在回水管道上,對盜用熱水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中外企業在熱量表產業上的合作也迅速升溫。
面對發展仍需提高
中國熱量表產業前景廣闊。但來自使用中的問題表明,國內熱量表技術本身還不夠完善。另外,外部因素對產品的應用也提出了新問題,如中國目前供熱系統水質很差,水中含有大量的鐵銹,對機械式流量計具有破環性損害。處于發展前期的國內熱量表業在艱難摸索種,需要全方位的提高。
技術尚待改進提高 供熱系統對熱量表選用的流量計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熱量表中流量計是主要的部件。歐洲目前的熱量表已趨向于選用超聲波流量計作為主流產品,精度較高、特別是對惡劣水質有較好的適應性,進入中國的機械式熱量表流量計絕大部分也采用了無磁傳感技術,而國產熱量表普遍選用磁傳感、機械式流量計,微功耗的無磁傳感技術尚在研發階段。自主開發生產戶用超聲波熱量表的只有唐山匯中儀表有限公司等很少企業。
質檢系統尚待完善 這里所說的“系統”包括:熱量表生產企業為能保證其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所必需的出廠檢定檢驗系統,技術監督部門按照國家檢定規程對熱量表企業及其產品監督檢驗所必需的檢定檢驗系統,以及能讓熱量表用戶和計量收費管理部門認可,放心地安裝使用的公正、科學的管理檢查系統。完善的質檢系統指的是,由這三方面綜合形成的系統,能夠保證每一套熱量標在使用中,能夠作為熱量收費的依據,能長期的正常工作。過去經驗表明,這樣的質檢系統,在中國還沒有完善地建立起來。
品牌形象尚未確立 中國熱量表企業還沒有樹立起家電業如“海爾”、“長虹”、“美的”等家喻戶曉的優質品牌形象。只是因為,一方面熱量表需要一定的包含科普意義的宣傳。使廣大民眾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熱量表生產企業本身也需要做出樹立自己品牌形象的努力。
市場尚未形成規模 目前中國供熱計量改革正處在試驗試點階段,市場尚未形成規模,熱量表企業既處在市場開發的樂觀中,也處于發展受阻的焦慮中,出現了付出的投資長期不能收回,改進發展所需的投資受挫,研發時檢測合格,使用中問題不斷,售后服務的費用高等問題,特別是長期使用的可靠性,有待時間去證明。甚至某些企業已有“騎虎難下”的感覺。
對待國外發展自身
基于以上狀況,王樹 對中國熱量表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中國的熱計量儀表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不僅需要國外的先進技術,更需要國外先進的科學管理,特別是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如果中國的熱量表業沒有嚴格的質量體系保證,它的發展存在著夭折的危險,國內熱量表企業需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包括與國外技術先進的公司進行合資或技術合作。與此同時,中國的熱計量表產業的興起,需要得到國際合作的支持,但終將以國產化為目標。過去的經驗已經證明,進口表高昂的價格可以在試驗、試點時期,或者被部分高檔住宅建筑接受,卻很難在普遍推廣中采用。而持有先進技術的外國公司,可采取投入技術和資金,合資合作的形式在中國本土化發展。
展望未來市場巨大
熱量計費方式由按建筑面積收費改變為按實際用熱量收費,預示著熱計量表產業將在我國形成巨大消費市場。專家預測,供熱計量表產業關系到我國體制改革和建筑節能事業這一大局,是一個具有幾百億產值的新興熱點產業,全面推廣后熱量表的年需求量將近千萬套,持續發展期將在10年以上,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采暖分戶計量和收費制度的全面推行,中國熱計量表的開發與應用將形成大規模的產業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