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一家一戶買煤生爐子,到后來實現小鍋爐房供暖,再到如今并入大網集中供暖,青城市民冬季取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不僅滿足了居民溫暖、安全、方便的需求,也使青城的天空更加湛藍,空氣更加清新。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我市總供熱面積為9673萬平方米,其中,集中供熱面積為8858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91.1%。
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公用管理二科副科長湯海峰介紹,我市集中供熱主力是“三網、五廠”。“三網”是指有熱電廠3座,分別是呼市電廠、金橋熱電廠、金山熱電廠;“五廠”是指有大型區域鍋爐房5座,分別是三合村熱源廠、橋靠熱源廠、辛家營熱源廠、光明熱源廠、巴彥熱源廠。其中熱電聯產供熱面積2249萬平方米;大型熱源廠供熱面積2799萬平方米;10萬平方米以上燃煤鍋爐房75座,供熱面積2460萬平方米;10萬平方米以下燃煤小鍋爐房107座,供熱面積365萬平方米;燃氣供熱面積1800萬平方米。
從2013年開始,我市利用三年時間對全市259座分散燃煤鍋爐房、477臺燃煤鍋爐、3015.6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實施燃氣化改造。改造的主要內容是更換鍋爐設備、改造裝飾鍋爐房及配套市政燃氣管網建設。“煤改氣”工作完成后,可替代燃煤100萬噸,減排煙塵5247噸,減排二氧化硫2316噸,減排氮氧化物3526噸,減排二氧化碳288萬噸。通過改造,采暖季平均每天可減少約1000噸灰渣運送費用及其噪音和揚塵污染,節約20公頃城市用地。
2013年,呼和浩特市已完成64座分散燃煤鍋爐房的煤改氣工作,共安裝燃氣鍋爐88臺,總計裝機容量797噸/小時,涉及供熱面積為548.43萬平方米。其中通過拆并整合并入集中供熱管網的13座,涉及供熱面積53.1萬平方米;進行燃氣化改造的51座,涉及供熱面積495.33萬平方米。
2014年,呼和浩特市分散鍋爐房拆并及“煤改氣”及工程涉及分散燃煤鍋爐房137座(完成110座),供熱面積為810.86萬平方米,燃煤鍋爐202臺,總噸位為1626噸/小時。改造共需燃氣鍋爐269臺,總計裝機容量904.5噸/小時。
2014年,呼和浩特中燃公司燃氣化改造工作分兩批進行,目前所有擬改造鍋爐房鍋爐基礎、水泵、水箱基礎等土建主體工程均已完成,鍋爐房所用的燃氣鍋爐已進場,鍋爐定位、管道及水泵安裝基本完成。市富泰熱力公司燃氣化改造的5座鍋爐房和市建委供暖處燃氣化改造的1座鍋爐房正在全面建設中。今年擬拆并整合的分散燃煤鍋爐房,現正在進行供熱管網的建設和改造,部分鍋爐房主管網敷設已完成。燃氣化改造和拆并整合工作力爭在供熱期前全部完成。
湯海峰介紹,我市供熱管網包含一次供熱管網和二次供熱管網,現總長度為3480公里,其中一次管網966公里,二次管網2514公里。其中使用年限在15年以上需更新改造的一次管網為227公里,二次管網為734公里。
從2010年至2013年,我市共計拆并分散鍋爐房140座,整合供熱面積878萬平方米,更新改造既有供熱管網320公里,完成投資約9億元。新建供熱管網652公里,完成投資16.41億元。
2014年,呼和浩特市已完成更新改造供熱一次管網48公里,更新改造二次管網198公里。
為做好呼和浩特市2014年冬供熱工作,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已制定了2014—2015年供熱工作監管方案,成立監管領導小組和8個工作小組,明確各小組的職能職責、工作時間和工作紀律;制定假期值班、工作匯報、信息上報、問題研究等規章制度。開通24小時供熱投訴電話,暢通群眾訴求通道,建立多方式、全天候、全區域投訴體系,受理各供熱企業和廣大居民的供熱投訴,按照“受理投訴—現場核查—立即解決—反饋投訴人”的流程開展工作。同時,要求各供熱企業的每個熱源點都必須設立24小時投訴電話,分區域設立專門的客服代表,為每一用戶發放服務聯系卡片,及時傾聽群眾在供熱方面的需求、意見和建議,解決存在的各類供熱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