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報訊
(記者 馬莉 張文博) 市民說供暖溫度不達標,供熱站說欠費嚴重沒能力好好供暖,對供熱溫度的不滿和收費難使供熱雙方的矛盾陷入了惡性循環。針對用戶反映投訴的這些供暖難題,蘭州城區部分供熱站邀請住戶代表走進供熱站,讓轄區居民查看供熱站賬目、購氣情況、天然氣使用量、出水和回水溫度,親身體驗供暖過程,同時供熱站還上門測室溫、檢查管道、查找問題。昨日,本報兩路記者就跟隨部分供熱站,和市民一起了解供暖情況,讓“熱”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
1蘭州靜安物業供熱站
市民走進鍋爐房查看供暖實況
昨日上午8時許,市民郝先生作為居民代表走進蘭州靜安物業供熱站體驗供暖。在鍋爐房,一位工作人員一邊查看當天的燃氣用氣量,一邊對郝先生說:“主要是看一下上一班的供暖記錄情況是否真實。你看,這個小屏幕上顯示的就是鍋爐此刻的運行情況,它負責監控鍋爐運行、水溫、壓力監控等。”在這位工作人員的介紹下,記者和郝先生看到,當時鍋爐的出水溫度是50℃,停爐溫度為70℃。“現在是初寒期,到再冷一點的時候我們會根據天氣情況提高溫度。”隨后,這位工作人員帶著郝先生和記者來到了鍋爐旁,一個儀表上面清晰地記錄著鍋爐的用氣量。“166萬立方米是這幾年的總用氣量,下面這個10萬立方米就是這幾天剛買的氣。供熱站每天的用氣量為1.3萬立方米,目前這些天然氣也用不了幾天。”鍋爐房另一名工人介紹,目前供熱站的收費還不到1%,購氣資金比較缺乏。
發現管道破裂 邊維修邊測溫
正當郝先生和其他幾位住戶代表一起了解供暖實時數據時,供熱站一位工人發現了故障。經過緊張排查,確定供暖管道有破裂現象,有管道正在漏水。“但是,目前還不知道是哪里管道破了。”走出鍋爐房,記者看到幾名工人正在下井查看,幾位住戶代表也來回穿梭于幾個井蓋之間,詢問管道哪里發生了問題。幾番排查后,供熱站確定北面的供暖管道正在漏水。“管道破了,必然影響到一些居民的正常供暖。”當日下午,記者回訪時得知,破損管道已基本完成維修,供暖恢復正常。
管網末梢住戶不滿供暖熱度 不愿交費
昨日上午10時,靜安物業供熱站安排幾路工作人員隨機上門測溫。記者隨工作人員來到了靜安小區21號樓12樓一位住戶家中,經過測溫,該用戶家中平均溫度為22℃左右。在對這棟樓自上而下進行測溫時,絕大多數住戶家中溫度都在18℃以上。“有些住戶處于供暖管網末梢,供暖溫度不太理想。”說話間,供熱站一位工作人員帶記者來到了靜安小區13號樓2單元劉先生家中。經測溫室溫為18℃。“現在還好,可再冷一點就不行了,凍得不行的時候就用電暖氣,孩子去年就凍感冒了。但是,我們每年都是按時交暖氣費的。”劉先生說這幾年供暖情況都很一般。記者注意到,為了提高供暖質量,劉先生去掉了暖氣片外面的遮擋物。靜安小區21號樓一位住戶家中經測溫,室內平均溫度剛達到18℃。這位住戶稱,每年溫度都不達標。供熱站工作人員在隨后的檢查中發現,其中一間房的暖氣管道被私自改造,只接了一個上下直通管,因此影響了這間房的供暖。
2蘭影聯片供熱站
住戶記錄一項項數據 了解“氣轉暖”環節
昨日上午,7名居民代表來到蘭影聯片供熱站,零距離參觀供熱鍋爐機組了解到,天然氣轉化為暖氣的整個生產流程。居民代表王先生時不時拿出手機,拍下在控制室看到的每個數據。“出水溫度52.2℃,回水溫度43.3℃。”供熱站工作人員不斷向各位居民講解出水和回水溫度的含義。“這臺設備是干什么的?”陳先生發問后,身旁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這臺機器是供熱站今年剛安裝的余熱二次利用設備,有了它就可以使天然氣燃燒產生的熱量能更充分地利用,同時能節省近8%的天然氣。“這么大爐子在燒,一天得消耗多少天然氣?”劉先生這樣問,一位工作人員順手拿來了工作記錄本。記者在記錄本上看到了供暖幾天來的用氣情況,每12小時供熱站消耗的天然氣平均為7000立方米。據供熱站負責人介紹,由于采購天然氣的經費緊張,采購的天然氣僅能燒到本周四,他們正在收取暖氣費,確保居民供暖正常。
供熱站開座談會 供熱雙方一起找問題
為了及時解決供暖矛盾,找出更多居民的供暖難題,供熱站和幾位居民代表一起座談,聽取了居民對供熱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供熱站也向他們詳細介紹了日常工作流程、財務支出狀況以及供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等,雙方進行了坦誠交流。蘭州油泵廠小區的居民代表說:“廠里破產后就一直由蘭影聯片供熱站供暖,我們算是距離供熱站最遠的居民點了。供暖管道穿過了南河道,管線特別長,供暖開始一直不錯。但近幾年就沒以前熱了,了解后才知道小區有些職工交不起取暖費。”徐女士說此處的家屬樓已經有20多年了,前兩年由于供熱管道陳舊,居民家中暖氣不熱。“今年管道都重新換過了,只有部分新管道空氣沒有排凈,不太熱。”供熱站負責人現場解答,并立即向徐女士家所屬的物業公司反映了情況,接下來將幫助居民排除管道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