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李永桃
“我們小區安裝了分戶計量表,但今年的供暖費依然按面積收。這是為什么?”近日,呼和浩特市京能花園小區的劉女士向記者吐槽。
“供熱就應該按用熱量收費,和水、電、天然氣一樣,用戶多用多付錢,少用少付錢,明明白白消費!”家住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嘉苑小區的王先生堅定地說。
2009年,我區下發《關于加強全區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新建建筑必須安裝供熱計量和溫控裝置,新建建筑和經節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實行計量收費。5年過去了,除烏海、包頭等個別地區在試點小區開展熱計量收費外,我區大部分地區此項改革推行受阻。這項民生工程緣何叫好不叫座?為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推行阻力重重
自治區住建廳城鎮建設處分管全區供熱工作,但該處副處長趙軍表示,在推行供熱計量改革的5年中收效甚微,阻力重重。
“這是全國的通病。”他認為,推行供熱計量改革,供熱企業是實施主體。供熱企業由于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積極性不高:一是降低利潤或增大虧損。由于近幾年我區新建建筑節能標準達到50%到65%。節能建筑能耗低,供熱企業如果像過去一樣跟電廠買同量的熱,就可以增加供應量,相應會增效。反之,按用量收費,對新建建筑用戶收取的采暖費會降低,企業少收了費就會降低利潤,甚至出現利潤倒掛;二是維修起來麻煩。為防止居民盜用供熱管道中的水,供熱企業往往會被迫往水中加藥、加煤油等,這些物質對熱計量表會造成一定的損傷。一旦出現走表不準或供熱計量裝置質量問題,維修起來會增加供熱成本;三是工作量大。要挨家挨戶查表,供熱企業勢必要增加人力,從而增加開支。
2010年,我區為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由自治區住建廳、發改委、財政廳和質監局四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區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要求:新建采暖建筑和供熱工程的建設必須要包括熱計量的,否則規劃主管部門不予核發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主管部門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不得辦理竣工驗收手續等。
“雖然我們是制訂意見的單位之一,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因為供熱計量收費涉及到多個部門,首先,從安不安裝計量裝置監管來講,就涉及到規劃、設計、施工圖審查、招投標、工程建設、工程監理等多個環節;從執行按計量收費來講,因為目前我們把定價權下放到了盟市,就得由政府主管部門和發改委說了算。另外,熱力公司也不歸我們管啊!”趙軍無奈地說。他建議,政府應制訂對供熱公司的節能考核機制,促動其推行供熱計量收費制。
另外,開發商安裝熱計量裝置的積極性也不高。按照意見要求,在新建居住建筑達到預售條件時,房屋建設單位暫按1500元/戶付款標準交給供熱單位,供熱單位用于采購供熱計量裝置、溫度調控裝置的支出。
“現在房子不好賣,安裝熱計量裝置會增加開發成本,開發商肯定不高興。另外,個別房屋在建成后才辦理相關手續,開發商沒有預留熱計量裝置位置,造成安裝困難。”自治區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指出。
“國家推行供熱計量改革的初衷是達到能源有效利用,推行節能減排,樹立全社會供熱節能意識。但在實際執行中,我們遇到技術和收費難兩大問題。”呼和浩特城發熱力公司總工辦王建忠坦言。
用戶要想控制室內溫度,室內必須安裝調節裝置。而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溫控裝置質量參差不齊,分自動和手動兩種。一般手動溫控裝置價格較低,小區安的也較多。但這類裝置調節不便,同時次數多易造成不同程度受損,最終失靈;自動化裝置可有效調節室內溫度,但造價較高。由于目前集中供熱區域較大,熱力系統按所有用戶正常用熱需求設計,如果居民在上班時間集中設定較低室內溫度,下班時又集中調高,熱也不會馬上降下來或升起來。除非對整個供熱系統進行升級改造,而這將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按國家要求,建筑節能改造包括兩大塊,即建筑圍護結構的改造和供熱系統的改造,其中供熱系統改造包括安裝分戶計量裝置和對供熱管網的跑、冒、滴、漏維修改造。但目前,由于改造資金有限,大部分地區把財力花在對建筑圍護結構的改造,導致一些老舊小區沒有安裝熱計量裝置,供熱企業也無法實施按表計費。
呼和浩特市建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熱具有輻射和傳導等特性,整棟樓房中每戶要達到同樣的溫度,房屋的朝向、樓層及位置的不同,所消耗的熱能是不同的,頂層和邊戶消耗的熱能較多,按目前的分戶計量收費標準,中間戶和邊頂戶熱耗差距較大。在此前試點時,供熱單位對供熱分戶計量熱表的數據進行查抄、統計和整理,各戶熱表顯示數據懸殊較大。如按計量表收費,易產生供熱矛盾。
前景依然樂觀
據了解,北京等地的試點經驗表明,只要操作得當,按量計費后,可節約20%到30%的能源,費用也可降至原來的70%左右,供熱企業是有利可圖的。
我區試點地區在供熱計量改革中小試牛刀,收效甚好。2009年,烏海市參考周邊盟市供熱價格標準,研究制訂了城鎮集中供熱兩部制熱價,由自治區發改委批準執行。2013年該市又結合實際情況對熱價進行了調整。每年采暖期結束后,在使用熱計量表的小區公布熱量計量情況及熱費結余情況,用戶可選擇剩余熱費結轉下年度或現金退費。
在資金籌措方面,該市在充分利用中央財政獎勵資金、自治區匹配資金的基礎上,采取“地方政府補一點,供熱企業出一點、居民個人拿一點”的辦法,有力地推動了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供熱計量改造的步伐。
內蒙古鑫泰建筑安裝(集團)有限公司突泉縣熱力分公司經過2011—2013年在該縣試點核算,實行熱計量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6017.36噸,減少煙塵排放量1236.1噸、二氧化硫88.13噸。另外,該公司在對用戶進行熱量表及溫控閥安裝后,居民繳費率由2009年的81%上升到2013年的99%。
“我們家暖氣好,大冬天還得打開窗戶散熱!”在一些新建小區,這樣與節能行為背道而馳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果安裝一個調控閥,這樣浪費能源的現象就會少很多。
呼和浩特市城發供熱公司從去年開始在新建小區安裝全自動時間面積通斷計量裝置。該裝置通過控制閥門,居民可實現自行調節室內溫度。目前,該公司已為上萬戶安裝了該裝置。
供熱計量改革是好事,但如何把好事辦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同心協力真刀真槍地下功夫、出對策,化困難為力量,在技術上、政策配套上、供熱收費制等方面制訂一整套科學的執行機制,讓老百姓真正從供熱計量改革中受益,使節能降耗不再是一句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