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合肥供暖日一直定格在“12月5日”,無論氣候是否變遷。今年,合肥熱電集團提前啟動供暖,但需小區自己申請,而時間就這樣在“拖拉”中流失,“看天供暖”的承諾漸漸變成雞肋。昨天,記者探訪發現,不少小區因種種原因無緣提前供暖,居民只能在寒冷中苦等供暖日到來。為什么供暖日定在12月5日?供暖能否遇冷啟動、遇暖停止?很多居民心有疑惑。
“屋里屋外一樣冷,呆在家里感覺要凍感冒了。供暖時間能不能靈活點呀?”合肥市民吳奶奶說,小區是市政集中供暖,但暖氣遲遲不到,而小區里多半住著老人,眼下只能想辦法克服。記者了解到,合肥最低氣溫跌破冰點,但離供暖日12月5日還有兩天,很多老人家覺得難熬。
沒暖氣老人扛不住
73歲的吳奶奶住在合肥金寨路與環城南路交口附近,小區只有4棟居民樓,居住著100多戶人家。吳奶奶說,小區老人比較多,最近持續降溫,暖氣卻遲遲未供上。
“老伴走得早,我的房子又背光,晚上屋里挺冷的,已經把家里的熱水袋、暖手寶、電熱毯全用上了。”吳奶奶對記者說,今年這些物品比往年提早用上了,每到中午,都能看到不少老人在小區大院曬太陽。
在吳奶奶的記憶中,小區供暖的時間都是12月5日,偶爾會提前,可是今年氣溫降得早,遲遲等不來暖氣,不少老人感覺有些“扛不住”,本來和她生活在一起的老母親,也被暫時送去弟弟那里。“我的老母親今年94歲了,沒有暖氣我怕她老人家凍著,就暫時把她送走了,等暖氣開通之后,我再把她接回來住。”吳奶奶說。
小區物業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因為小區比較老了,早些年有個小鍋爐房是自給供暖,可以根據實際的天氣狀況決定何時供暖氣,后來小鍋爐拆掉了,小區供暖便由市政集中供暖,每年的供暖時間也是規定的12月5日。小區供暖的特殊情況是小區供暖管道是統一的,只要小區開通供暖,每天24小時并持續三個月的供暖就開始了,居民們單獨想停都停不下來,“供暖日期對我們小區來說很重要,畢竟居住著這么多居民,每年冬季有居民想提前申請開通暖氣,但這不是一戶的事情,里面涉及提前開通的費用,所以供暖日期如果不能根據實際天氣情況來定的話,小區居民便只能默認接受‘供暖日’的到來。”
記者了解到,因為小區供暖未能實行分戶計量,一些小區居民以及小區物業也向合肥熱電集團反映過,但每每因為小區改造難的問題,只能暫時擱淺。
小區申請提前供暖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合肥蒙城路與藕塘路交口附近的一個小區,大門上張貼著一張合肥熱電集團的“溫馨提示”,主要內容是告知小區居民,在天氣轉冷的情況下,應小區廣大用戶要求,該小區今冬供暖已經于12月1日提前啟動,提醒小區居民留意觀察家中供熱設施的運行狀況。
不少小區居民證實,小區的暖氣已經供上,比12月5日的“供暖日”提前了4天。
“這些天氣溫一直很低,多數居民同意小區提前供暖,經過小區物業統一申請后,現在小區居民家中已經供上暖氣。”小區居民劉先生對記者說,小區是由市政集中供暖,相關供熱設施比較完善,現在小區居民的供暖費用是采取按房屋面積收費的綜合收費方式。
記者了解到,蒙城路及北一環附近多個市政集中供暖的小區不少已申請提前供暖。合肥市熱電集團介紹,近期氣溫持續偏低,確實已經有多個市政集中供暖的小區申請提前供暖。
供暖何必固定日子
昨天傍晚,記者來到合肥市民馬先生家,他正坐在沙發上吃感冒藥。
馬先生對記者說,他家房子背光,今年12月5日的“供暖日”到來之前,他一直感覺屋子里很冷,家中的空調壞了沒來得及修,一不留神就感冒了。最近幾天,合肥熱電集團的工作人員已經到小區進行供暖管道及供暖設施的調試,但正式供暖恐怕要等到12月5日。
“暖氣的開通應該根據實際的天氣情況來定,為什么非要等到一個固定時間呢?這難免會成為一種束縛。”馬先生說,小區即使申請提前供暖,居民們還要再繳納相關的費用,如果能根據實際的氣溫狀況來選定一個“供暖日”,豈不是會方便,因此他建議合肥每年的供暖時間應該隨著天氣的變化進行調整,而不再是固定的某一天。
市民盼望彈性空間
“天冷了就應該供暖,不應該有時間限制。”合肥市民王先生過去兩年一直使用供暖,他認為12月5日開始集中供暖的限制過于呆板。
王先生說,前年他與合肥熱電集團簽訂了三年合同,前兩年都有500元的“最低消費”,按照流量收費,用多少算多少錢,但如果低于500元也一樣按照500元收。這樣的規定讓他不能理解,但由于費用不是很高也勉強能接受。然而,今年“政策”變了。
“現在是按照面積算,9.5元一個平方,我家有140平方,算下來是1300多塊錢。這是基本費用,只要使用供暖,這就是保底的,超出這個費用另算。”王先生說,自己白天上班,晚上也就在臥室睡個覺,開臥室一個房間的暖氣就夠了,1300多元的“最低費用”有些吃不消,“用不起,我今年不用了。”
“供暖按照計量收費最好,否則1300多塊錢用不掉的話豈不是浪費,很多人就會堅持用掉,這豈不是與節能環保相違背。”王先生說,合肥熱電集團應該給予他們選擇權,嚴格按照計量收費,用多少暖氣花多少錢,“可惜我們沒有這個選擇權。”
“這就跟12月5日啟動供暖的規定一樣,太死板了,應該有個彈性空間。”王先生說。
連續多年冷得早,集中供暖日能否提前或取消,讓“看天供暖”名副其實
12月5日是合肥市每年開始集中供暖的日期,但記者采訪了解到,在這之前氣溫很低,很多小區居民盼著開通暖氣,卻只能挨凍。今年,合肥市熱電集團也早在11月12日就啟動了暖氣供應;省氣候中心數據顯示,過去三年的11月15日到12月5日間,氣溫低于5℃的天數都達到了啟動供暖的天數要求。無論是市民呼聲、供暖舉措還是部門數據都證明,12月5日這個供暖開始日期毫無用處,那么這個時間限定有何意義?昨天,記者進行了采訪。
“12月5日”從何而來?
記者采訪中發現,雖然很多小區物業知道可以申請提前開通暖氣,但仍有12月5日是供暖開始日期的“慣性思維”。那么“12月5日”的時間限定從何而來?又能否更改或者廢除?
記者從合肥市法制辦獲悉,《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辦法》是合肥市建委市政公用處制定方案并最終通過政府令形式發布的。昨晚,記者采訪合肥市建委一名朱姓負責人得知,合肥市供暖起止日期是根據合肥市歷史氣候劃定的。
“當初,根據合肥市歷史和當時的氣候發現,每年的12月5日到第二年的3月5日左右,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朱姓負責人說,“不過,這個時間好像不是固定的,連續出現低溫天氣會提前開通。”
然而,記者從省氣候中心了解到,2011年11月15日~12月5日,合肥最低氣溫低于5℃的共有6天,2012年有11天,而2013年則達到15天之多。“12月5日”的供暖開始時間顯得滯后了,那何不更改或者廢除?朱姓負責人表示,原本合肥熱電集團和供水集團等都屬于合肥市建委,但如今熱電集團的主管部門換成了合肥市國資委。
供暖非等這一天嗎?
連日來,合肥氣溫明顯下降,然而很多小區的供暖仍沒有動靜,讓不少居民干著急。
“12月5日開始供暖,就一定要等到那一天嗎?天這么冷,就不能提前一點?”對于居民這樣的呼聲,合肥市熱電集團回應稱,今年供暖早在11月12日就啟動了,而沒有通暖氣的小區是因為物業沒有來申請。
合肥熱電集團一位張姓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合肥供暖的相關政策和規定。他告訴記者,按照2002年合肥市政府令97號發布的《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辦法》,每年集中供暖的時間是12月5日到次年3月5日。“但我們不拘泥于這個時間,供暖是彈性的,天冷了就提前供暖。”這位負責人稱,今年是合肥熱電集團連續第5年“看天供暖”,提前啟動暖氣供應。不過,該負責人稱,提前供暖并不表示所有有暖氣的小區都開通。
“供暖小區分兩種,一種是統管,一種是自管,統管就是我們與用戶直接結算,而自管就有中間人物業或者單位,我們只與他們結算,而他們再向每一個用戶收費。”張姓負責人介紹,提前供暖后,統管小區的用戶打開閥門就可以使用暖氣,而自管小區要物業或者單位統一到熱電集團申請后才能用。
能不能提前或廢止?
合肥熱電集團營銷公司經理張瑩瑩告訴記者,自管用戶申請提前開通暖氣,就要另加費用。而因為涉及到費用,物業往往嫌麻煩,很少申請提前供暖。
“就像用戶用暖氣有一個基本費,我們的價格都是物價局審定的。而且暖氣作為導熱性的東西,不用就散掉了,所以成本方面不能不考慮。”張瑩瑩解釋了提前開通暖氣加收費用的原因。她介紹,合肥通暖氣的小區一共有170多個,目前已經開通暖氣的有30個。
對于絕大部分小區沒有提前開通暖氣,張瑩瑩認為,是物業怕麻煩。“他們向我們申請,只要兩天就能通暖氣。但是涉及到費用時,他們怕收不上來,所以不愿申請。”
按照規定,只要最低氣溫低于0℃,或者連續三天最低氣溫低于5℃,熱電集團就要啟動供暖。既然熱電集團已經開通了暖氣,說明氣溫的確很低,那“12月5日”的供暖開始日期又有何用?能不能將這個時間向前移,或者干脆廢除?合肥熱電集團的幾名負責人都表示,這是政府令,他們不能干預。
莫讓日期“門檻”擋住溫暖
昨天中午12點,合肥陽光明媚,吳奶奶匆匆下樓,享受一天中難得的暖和時光。因為陽光被前面的大樓遮擋,加上暖氣沒有開通,獨居的老人只能用熱水袋取暖,關節炎的老毛病都犯了。說起這挨凍的日子,吳奶奶眼睛里充滿了渴望,渴望12月5日早點到來。
12月5日,供暖開始。可為什么要等到這天,老人不清楚,也很不解。
物業工作人員說,可以申請提前供暖,但他們沒有申請,理由有眾口難調、費用增加等等。合肥熱電集團也很無辜,因為他們早就啟動了供暖,只不過很多小區沒有申請。
那么問題來了,天冷,供暖又沒有,怎么辦?一定要等到12月5日嗎?
供暖,作為民生工程,本是大好事,可好事卻總是“姍姍來遲”。每一個挨凍的市民,都應該成為這項民生工程的“助推器”。他們的呼聲,是工程推進的“助燃劑”。然而,呼聲經常有,就是沒人聽。
我們不禁要問,民生工程不能落實到市民的心坎上,那跟沒做有何區別?誰來打通這項工程的“最后一公里”?(魏鑫鑫、徐文兵、項春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