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波波的寒潮,我國北方已經進入了供暖季。家住山東青島藍海新港城小區的居民近日驚奇地發現,為小區供暖的熱源不是傳統的燃煤,而是污水。
這些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全部來自附近的團島污水處理廠。團島污水處理廠日處理8萬噸污水,恰可滿足該小區80萬平方米建筑的供熱和制冷。據了解,該項目被國家評為“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并獲得綠色建筑三星級評價標識和年度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
“除了污水供暖,我們還利用青島得天獨厚的海水資源,采用海水源熱泵技術實現供暖。”青島市建筑節能與墻體材料革新辦公室副主任趙云峰說,以青島海泉灣城市供能項目為例,目前已實現一期30萬平方米供能,項目全部建成后供能面積將達500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約標煤14.4萬噸。
萊陽路18—30號位于青島城市風貌保護區內,由于周邊沒有市政熱源,居民30多年沒有享受到集中供熱。青島能源熱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褚存禮說,2013年,熱電公司利用空氣源熱泵技術解決了此處居民的供熱問題,與傳統燃煤供熱方式相比,空氣源熱泵的建設成本要高一些,但不會產生污染。空氣源高溫熱泵用于居民供熱,這在山東省還是首例。
“青島開展可再生清潔能源應用時間早、規模大、管理細,2006年以來,全市共有13個項目被列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工程。”趙云峰介紹,2014年,青島利用清潔能源的供熱面積已達470.6萬平方米,覆蓋3.5萬戶居民,按每戶90平方米計算,可節約標準煤15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37.4萬噸。
(本報記者 劉艷杰 本報通訊員 劉彩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