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方真沒北方冷,冷的是體表溫度
先向習慣稱“廣東為南方,廣東以外是北方”的小伙伴普及下南方與北方的概念:南北供暖的分界線是以秦嶺-隴海線為界,此線以南地區一律沒有配備集中供暖。這條線是1908年由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提出的,當時主要區分線內外兩邊的氣候,沒有考慮人對溫度的感受。
如果論溫度而言,北方當然比南方低出一截——— 要知道北方的溫度動輒在零度以下,以最極端的黑龍江一帶為例,最低能在零下30℃以下,分分鐘是會凍死人的節奏啊,而南方充其量就是0℃左右。
那么為什么來自北京的張三來到廣州讀書能嚷嚷“這不是人過的冬天,比北方還冷”呢?除了北方室內擁有暖氣而南方沒有以外,主要是體表溫度的“欺騙性”。對于人體來說,對溫度的感受不是一個氣溫數據就能說得通的,而是由多種因素構成,其中濕度是非常關鍵的因素。由于南方濕氣大,導致熱量流失的速度更快,也就是說濕氣越大人體認為氣溫更低外邊更冷,有研究指出濕度每增加10%,溫度則降低1℃,而不幸的是南方地區平均濕度達70%北方僅20%……所以為什么北方人覺得南方濕冷濕冷的就是這個原因了。南方人只要氣溫到達16℃就開始有冷的感覺,而北方人還能穿短袖。
2 濕氣重讓暖氣變“冷氣”
之前說了濕度加劇熱量的流失,這個原理同樣適用于供暖設備。試想,若南方如北方一樣添置了集中供暖設備,暖氣是從燒煤炭的供暖廠經由路上的供暖管道直接到達每幢大樓的單位內,這對于長距離的保溫和隔熱有著很高的要求。而南方的濕度讓這些管道的熱量散失得特別快,可能暖氣未到戶已經變成了“冷氣”了。如果真的強制把隔熱和保溫做起來,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這樣的設備無論是對于政府還是個人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3 北方墻比南方厚,南方夏天要散熱
為了讓保暖的效果更強,北方的房屋墻身厚度普遍要比南方的厚,一般承重墻至少采用37cm厚度,還沒有算入隔熱層等厚度,而南方的墻體一般只有24cm。為什么南方不能向北方學習?
其實這也是有苦衷的,造價因素就不說了,墻體厚了加了隔熱層肯定會上漲成本大家都懂的,而最大的原因是得考慮夏天。南方的夏天與北方相比是地獄模式的,因此南方的房子為了散熱更快,有窗有陽臺還對流避西曬,當然墻也不能太厚,這些在北方都是不可想象的。像國外例如加拿大房子也是專門朝西而建,為的就是陽光和熱量。
4 南方冬天實在太短了,開發商做供暖沒錢途
除了以上原因,制約南方的政府和開發商不愿意開發集中供暖的一大原因肯定是成本和性價比的問題———皆因南方的冬天實在太短了。以珠三角為例,目前直到11月下旬才開始感受到一絲冬意,而到2月中氣溫又開始上升,整個冬季不足3個月。而北方冬天時長高達5-6個月,集中供暖需求迫切。
當然南方的小伙伴們也不用太羨慕北方的小伙伴,只要頭頂青天,想想燒煤供暖的北方人正“享受”霧霾侵襲,或許就會有點安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