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源熱泵技術工作原理示意圖。
追蹤報道
《集中供暖用起來究竟咋樣?》
本報記者任勇 實習生黃莉莉
天氣漸冷,如何取暖成為市民普遍關注和熱議的話題之一。使用家用的電地暖、天然氣地暖系統和空調,費用相對較高;使用電暖爐,又覺得不舒適,進而羨慕起北方的集中供暖模式來。有關專家論證發現,貴陽目前達不到城市集中供暖標準,只適宜小區供暖,那有沒有一種供暖方式既經濟實惠又舒適宜人呢? 觀山湖區景怡苑小區的集中供暖模式,似乎給了市民一種新的選擇。類似景怡苑小區的集中供暖方式,在其他居民小區可行嗎? 昨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水源熱泵技術可提供“一條龍”服務
從2006年至今,景怡苑小區的集中供暖已8個年頭。說起小區集中供暖工程,大連某公司貴州分公司的汪總是工程施工期間的主要負責人,也最有發言權。汪總對記者說:“景怡苑小區成功實現集中供暖,還得取決于‘天時地利人和’。”
據他介紹,景怡苑小區的集中供暖采用的是水源熱泵技術,公司在這方面的技術十分完善,可提供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安裝,以及后期維護的一條龍服務,這是“天時”。“地利”指的是小區內有恒溫的地下水源,可通過熱泵技術提取、轉換熱量,再通過集中供暖管道輸送到用戶家中。“人和”除了房開公司在建房時有集中供暖意識外,接受供暖的7-10組團多為省內某機關職工的團購房,購房者多為公務員,既有此需求,又有足夠的經濟承受能力。
“對于集中供暖,很多住戶認為是小區利用電或者天然氣等為能源,將水加熱到一定溫度后,再統一輸送到住戶家中取暖。對于利用水源熱泵技術的景怡苑小區來說,市民的這種猜測并不準確。”汪總表示,水源熱泵技術中并無人工增溫環節,它是先利用熱泵提取出地下水、城市污水、江河水及土壤中蘊含的大量不可直接供暖的低溫熱量,然后再通過熱泵絕熱壓縮、轉換使其升華為可直接供暖的高溫熱水后,輸送到住戶家中。從水中提取的熱量占熱泵總供熱量的70%。換句話說,采用熱泵技術70%的熱量是不需要費用的,因此節省了大量運行成本。另外,整個集中供暖過程無燃燒,所以從環保角度上講污染“零”排放。
特大型集中供暖項目主要適用于新建房
相關費用方面,不同的供暖面積,可選擇不同功率的機組。以一臺200千瓦的水源熱泵機組為例,它的可供暖面積在4000-5000平方米左右,可同時滿足40-50戶人家使用,最初的一次性投入大約在每平方米100多元,后期的運行維護成本每個月每平方米不足4元。
景怡苑小區的供暖模式能否在貴陽其他居民小區復制呢? 據了解,水源熱泵技術主要適用于新建房,辦公樓和大型商場等特大型集中供暖項目,面積在10-20萬平方米之間設置一個熱泵供熱站比較經濟,附近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或者排污管道等都可以考慮采用水源熱泵技術集中采暖。對于已入住的老舊小區,尋找水源倒不難,主要麻煩在于小區內需要重新挖溝埋管,水管入戶時需要打墻穿管,已經裝修好的住戶還需要撬開地板等重新鋪設供暖末端,很多住戶無法接受。
此外,小區集中供暖需要住戶居住相對集中,既可減少相應成本投入,又能降低公共采暖設施的熱損失率。而對于已入住的小區,住戶們對于取暖的需求各不相同,意見也很難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