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鍋爐是冬季霧霾天氣的禍首。據悉,煙臺市區共有440余臺約1000噸位的小鍋爐需在今年底前全部取締或改造,目前已淘汰102臺分散燃煤設施,完成三分之一。
不僅如此,各家供熱企業都在減排措施上下足功夫,在芝罘區進德小區二級站內,煙臺500供熱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于志強向記者介紹,這臺設備是煙臺市第一臺使用全新“吸收式熱技術”設備。
于志強說,芝罘區進德小區處于500供熱管網的末端,設計負荷大、供熱管徑較細,無法滿足居民需求,是供熱能力最薄弱的一個站。“安裝這臺設備最明顯的就是減少了‘勞民傷財’的開挖工程,原本進德二級站能夠滿足35萬平方米供熱,使用新設備后,測算增加約12萬多平方米供熱面積,提高了30%多。”于志強表示。
究竟這種吸收式熱技術新設備是什么運行原理?能夠為供熱企業和市民帶來哪些好處?
煙臺冰輪集團副總經理、北京華源泰盟節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欽波告訴記者,如果從電廠首站開始安裝這套設備,配合像進德小區這樣的二級站運行,熱效率會大大提高,此外,設備運行中將回到電廠管網中水的溫度降低,溫差加大,由此就可以產生更多的熱量供到市民家中,提高供熱面積。
據悉,進德小區二級站剛能滿足供熱需求,沒有剩余量,處于全負荷運轉狀態。按照常規做法,如果要提高進德小區的供熱能力,只能挖開道路更換較粗的管網,以增加供熱能力。而現在,上了這臺全新“吸收式熱技術”設備,就無需更換粗管網,節省了不少投資。
“對于供熱企業而言,減少了更新管網的巨大投資。同時,擴大城市供熱能力,還能最大限度節約能耗,減少排放。”王欽波表示,目前山西大同經過這種供熱改造后,空氣質量越來越好,有“近三亞”的美譽。
“現在在進德小區只是試點,下一步希望把煙臺所有的小區都采用這種供熱技術,讓煙臺的藍天白云越來越多,大家都享受到改造后空氣質量帶來的新變化。”王欽波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