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可再生能源占一半安全穩定
據了解,目前上海、廣州等地已有區域能源利用項目,但能源利用形式單一。濱湖復合型能源利用項目采用多種能源相互補充的形式,并充分利用濱湖核心區的綠地,采用地下和半地下的建設方式,融入濱湖的總體的環境中,與周邊環境形成一體化。
該項目充分利用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冰蓄冷、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以及市政熱源,其中可再生能源占50%以上,其他清潔能源占40%,市政能源作為備用和補充。所謂冰蓄冷,簡單地講就是以區域冷站作為冷源和能量中心,通過區域管網向周邊建筑提供調溫用的冷水,滿足市民的用冷需求。
來自熱電集團的專家介紹,該項目充分利用濱湖獨特的區位優勢,具有低碳節能、綠色環保、安全可靠、運維保障等優勢,同時,能夠使可再生能源得到規模化應用、使用戶減少機房建筑投入、降低區域內配電和燃氣用量壓力,同時還能改善建筑外觀、美化城市形象等作用,建成后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影響力較大。
算賬:用一年相當于種了3322畝森林
項目總投資約為7億元,通過樣本用戶的經濟可行性分析,如果采用該區域供冷供熱系統,能夠減少用戶的32.69%的初投資費用和29.89%的空調年運行費用,用戶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城市污水將為家庭供熱制冷
根據調研,濱湖新區核心區區域供冷供熱系統潛在的建筑使用面積約為1000萬平方米,本項目一期規劃300萬—500萬平方米。項目建成投運后,在濱湖新區核心區采用區域供冷供熱系統,相比采用傳統的分散式空調系統,一年能夠為濱湖新區減少碳排放量80833.2噸,相當于培育了3322畝森林。
而且,取消了大量的空調室外機及用戶端冷卻塔,能夠消除區域熱島效應,使該區域夏季環境溫度降低1-2℃。該項目將有效提升區域生態品質,充分體現了生態、和諧、環保、減排的生態城市理念。
展望:為中美合作低碳示范區添“砝碼”
作為一項生態、節能、環保的重點項目,其建成投運后,將為“生態濱湖”建設提供重要的清潔能源保障,也是中美合作低碳示范區的重要工程,采用該能源的建筑可達到綠建三星標準。
“項目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規模以及因地制宜的復合型能源利用形式,在國內均屬于領先地位。”市城鄉建委的負責人表示,相關部門將抓緊推進項目前期立項工作,爭取在春節前完成總體規劃方案,盡快推動項目建設,促進濱湖新區成為全國生態城市建設試點區中的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