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70萬平方米
繼續推進集中供熱入網工作。2015年中心城區計劃入網17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4%。橋東、橋西區針對區域鍋爐房熱源供熱能力不足的問題,加快熱源熱網建設速度。
穩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改造任務,新建建筑供熱計量及調控裝置安裝率100%,大力推進學校等公共建筑供熱計量改造,對通過驗收的新建建筑和既有改造項目全部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到2015年采暖期,市區及其他縣區住宅供熱計量收費面積分別達到住宅集中供熱面積的50%、25%以上。
積極推進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生物質、煤改新能源等清潔能源供熱模式,特別是利用我市風電資源優勢,探索利用棄風電供熱新模式。
推進管道天然氣“縣縣通”工程推進由應張天然氣輸氣管道支線、支線北三縣和蔚縣支線等三個項目組成的管道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建成后,天然氣清潔能源將覆蓋全市所有縣區,目前,前期工作已全面展開。
加強行業監管。繼續加大對無證經營、違規建設燃氣設施的打擊力度,加氣站開工建設前必須到市政公用局辦理告知性備案手續,凡未辦理備案的加氣站一律不予核發燃氣經營證,堅決杜絕未批先建現象的發生。
嚴厲查處違章占壓燃氣管線和破壞燃氣設施行為。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實行重點部位、關鍵環節,一處一案,一案一人,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同時,規范各類工程建設行為,防止對既有燃氣管線設施破壞,確保管網運行安全。
城市供水普及率保持100%各縣區將繼續籌措資金加快供水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公共供水覆蓋率,滿足群眾用水需求。
進一步改造完善現有公共供水設施,降低管網漏失率,減少跑冒滴漏,避免出現管網二次污染,保證城鎮供水水質達標。加大一戶一表改造力度,穩步推進實施階梯水價,促進居民節約用水。加強對高層二次供水工作的監管,理順二次供水設施管理體制,逐步實現供水企業從水源頭管到水龍頭,切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加快制定完善縣城供水專項規劃,提升供水行業應急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建設。
繼續開展供水行業安全檢查和水質督察管理,并做好整改落實工作。啟動中心城區106項水質檢測中心項目建設工程,各縣區要督促供水企業按照新國標要求,繼續完善水質管理各項制度,加強水質自檢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水質檢測的化驗室、儀器設備和人員配置,至少具備對渾濁度、色度、嗅和味等11項指標日常自檢及余氯、濁度等在線檢測能力。
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推進城市排水防澇工作。各縣區年內完成排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實施雨污分流,雨污合流管網比例不高于20%;消除50%以上的重大積水內澇部位;促進海綿城市建設,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設施透水性改造完成率不低于既有設施的10%。
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各縣區將進一步完善道路網絡系統建設,路網密度要達到6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繼續實施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各縣區有計劃推進實施一批背街小巷改造等民生工程,推廣使用高強度便道磚,提升居民生活環境質量。推進城鎮慢行系統建設,自行車和步行道達標配置率不低于90%,其中市區建成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示范項目。加強城市橋梁安全管理,城市橋梁實行屬地管理,各縣區要建成城市橋梁信息系統,實現信息數據的動態更新和管理,建立橋梁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定期實施橋梁安全檢測,消除“無主”橋梁現象。
各縣區將完成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啟動老舊地下管網改造工程,推廣綜合管廊技術,推廣使用PE管道和PE檢查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