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東扎魯特旗風電供熱項目于2013年8月25日開工,11月29日正式投入運行,總投資1.75億元,工程涉及熱源點、管網、輸電線路建設等。從這兩年的運行情況看,供熱效果良好,已實現風電供熱面積40.1萬平方米,其中包括扎魯特旗主城區36.9萬平方米及河北新區3.2萬平方米,覆蓋1.2萬戶5萬居民。
我們對實施風電供熱的小區居民進行了走訪,玉龍家園的王先生說道:“今年的冬天明顯感覺到了不同,往年的冬天,室外寒冷的時候,室內溫度不高,室外溫度上升的時候,室內又感覺過熱,采用風電供熱后,室內溫度基本恒定在20多度。”
據了解,供熱公司的值班人員可以根據室外溫度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運行機組臺數,還可以調整供熱出水口的水溫,整體把室內溫度控制在22度左右,營造了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
2013年初,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鼓勵新建建筑優先使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支持利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替代已有的燃煤鍋爐供熱,力爭用2-3年的時間使棄風限電問題明顯好轉,而內蒙古通遼扎魯特旗趕上了這班車,成為風電供熱試點地區。
扎魯特旗風電供熱項目不僅是內蒙古的試點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風電供熱面積最大的工程。該項目以深能20萬千瓦風電場和蒙東協合新能源30萬千瓦風電場為依托,利用夜間低谷電力加溫蓄熱,用熱交換機提供熱能。
風電供熱替代燃煤鍋爐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在扎魯特旗效果已經顯現。按照該地區40.1萬平方米供熱面積計算,半年的采暖期內,居民供暖質量明顯提高,同時節約標煤1.2萬噸,按市場價格計算節約資金700萬元。
從能源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通過電蓄熱鍋爐替代燃煤小鍋爐,增加冬季低谷負荷時段的用電負荷,解決供暖季棄風難題,通過項目運行收益來看,內蒙古地區應該加快清潔能源送出工程建設,充分發揮自治區能源優勢,匯集區內煤電和風電,促進自治區電力工業發展;擴大電力消納范圍,根本解決東北地區“窩電”、“棄風”問題;構筑連接大型能源基地的電力交換平臺,形成“強交強直”的堅強送端電網,支撐特高壓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朱明會)來源:新華網電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