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熱最大化”之實,力爭在效益與時間結構上突圍。該公司作為一家熱電聯產大型企業,長期以來都是按照夏季檢修冬季大負荷運行的模式安排生產,但是自2012年地方政府出臺了苛刻的環保要求后,冬季因為環保的要求,大幅減少了煤炭燃燒量,迫使企業降低發電供熱負荷,這對于發電量供熱量的提高都依靠冬季的企業來說,要在多發電多供熱過程中爭取效益最大化,無疑是平添了變數。為了走出這一棘手的兩難困境,該公司客觀分析了甘肅蘭州地區用電供熱特性及本企業以“工業熱用戶為主”的特點,提起了“反季節”調整發電供熱量的思路及安排,以時間季節上的重新排列組合,回避與環保政策的“冬季”沖突,通過加大配煤摻燒的力度降低燃料成本,增加發電供熱的市場份額,平衡減少因為“冬防”限制帶來的電量熱量的損失,通過嚴把燃料進口關,采取市場化的手段,使進來的燃料達到“隨季節變化、隨需求變化、隨價格變化”,以“適用”為原則,達到最佳的平衡點。緊緊抓住煤炭市場持續有利時機,做好降價提質保庫存工作,進一步調整進煤結構,構筑經濟穩定的燃料供應鏈。
以“我做好了一切準備”的態勢,為“搶灘”市場拓展平臺。該公司為了使近期擴大的400多萬平方米供熱市場份額落地坐實,在深入挖掘運行機組電量潛力基礎上,加強與熱網電網之間的溝通聯系,要求所屬職能部門指派成員專職協調電熱網調度關系;同時通過實行市場信息短信通報制度以及電量分析一周雙會制度,分析應對電力市場環境變化的策略,及時解決設備、燃煤等方面影響電量的因素,提升營銷工作貢獻度。抓住區域內一切稍瞬即逝的發電供熱時機,把創新作為解決生產經營難題的有效手段,大膽實踐,大膽論證,確保實現短板消缺和瓶頸突破。在“全年都是大負荷”“檢修沒有空擋期”的思路下,堅持“超供熱中超發電”戰略,一切圍繞電熱市場的年度波動“運轉”安排工作,一切為上網發電小時最大化,供熱市場全覆蓋開啟綠燈。 來源:中電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