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由互聯網帶來的信息化技術利用率越來越高,由此而帶來的大數據為社會各行各業(yè)帶來的變化已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在集中供熱領域,眾多數據孤島情況嚴重、采集數據利用率低、不能統一運營管理、熱網節(jié)能難于落地等痛點正困擾著很多供熱部門。而且,隨著熱用戶不斷增加,怎樣更深入挖掘數據、更好地服務于熱網安全與節(jié)能成為人們迫切關注的問題。下面就以上幾個問題簡單分析。
1
采集數據利用率低
隨著供熱計量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建設一個信息化的網絡已不僅僅針對熱源、換熱站、一級管網、二級管網,末端數據的監(jiān)控已被納入各熱力公司的主要及日常工作中。但由于末端用戶的數量較多,加之每戶采集的有室溫、設定溫度、閥門狀態(tài)、累積熱量、流量、供水溫度、回水溫度、室外溫度等數據,數據量可想而知。有數據顯示,每個用熱戶計算值約有10個,對于供暖500萬平方米的熱力公司,大約有10萬用熱戶,1小時便有100萬的存儲量。所以,如此龐大的信息量采集后如何應用其作實際分析成為一個難題,不僅需要智能軟件的輔助,也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因此,采集并最大化利用數據,尤其是末端數據,是一項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作。但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數據的利用率并不理想。
2
數據孤島與信息孤島
如今大數據產業(yè)快速發(fā)展,但應用遠落后于建設,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因素就是無法實現數據的充分分享和流通,大數據之間無法聯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數據孤島或信息孤島。例如,某熱力公司鍋爐集中監(jiān)控裝置、換熱站監(jiān)控裝置、戶用計量裝置都由不同廠家提供;運行著一套鍋爐集中監(jiān)控系統、多套換熱站監(jiān)控系統、多套戶用計量系統,數據不能無縫對接,不能實現按需供熱,巨大投資沒有產生節(jié)能價值。基于供熱數據的多樣化、多變性、影響因素多等原因,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智能化系統來解決數據孤島問題。目前,已有很多企業(yè)通過自身的研發(fā),不斷消除了數據孤島。
3
熱網節(jié)能及安全
提到熱網節(jié)能,首先不得不想到熱網的平衡,尤其是二次網的水力平衡難調節(jié),已是行業(yè)內共識。它與很多因素相關,比如設計、施工以及管網腐蝕、維修不及時、末端不良操作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整個熱網的平衡。而只有整個管網真正達到平衡,才能達到最大的節(jié)能量,熱網也才最安全。
從以上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在實施供熱計量改造的過程中,更應該更多的去關注數據方面的應用,數據價值的挖掘。最有效的利用數據,是優(yōu)化溫控和管網平衡的有力保障,將對分析整個供熱系統有很大的幫助,對供熱生產運行也將產生重大意義。同時,也能保證熱網的節(jié)能及安全,解決數據孤島問題,促進供熱管理向智能、精細化快速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