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這項清潔能源新技術走進城市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中深層地熱井下換熱項目順利完成施工招標工作。發改君了解到,這是北京市首個交通領域中深層地熱井下換熱示范工程。
中深層地熱工程與傳統供熱有啥不一樣?
讓我們走進“幕后”
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位于城市副中心,西起北運河東岸,東至東六環外路縣故城遺址區,北起京哈南側路,南至楊坨中路、楊坨一街。項目定位為“四網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點,是北京市繼大興國際機場后又一個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按照“一體化設計、一體化建設”原則推進實施,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根據樞紐綜合能源規劃,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0%,其中深層地熱占比7.8%,這部分綠色清潔能源將通過井下換熱技術被“采集利用”。
新型井下換熱技術優點顯著,據了解,其熱源側采用封閉式換熱器,可以做到“取熱不取水”,即在不污染地下水的前提下,可以為熱泵提供溫度更高的熱源,且基本不受氣候條件影響,在極端天氣下也可以保證熱泵機組穩定、高效運行~
由于中深層地熱供熱系統技術較新穎,項目先期實施一口試驗井,一是便于研究中深層地熱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區的應用情況,二是探究適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鉆井技術、換熱技術和熱泵供熱技術等。

試驗井打井現場
發改君了解到,根據工程進度安排,首個試驗井將于9月完工。

積極探索井下換熱技術與北京市供熱領域的創新融合應用路徑,對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與品質、創新綠色能源應用示范、建成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站多能耦合能源系統具有重大意義,讓我們共同期待后續進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