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是對“混亂程度”,一種“無效能量”的度量,熱力學第二定理闡述:只要是封閉系統、無任何外力作用,總是存在由“高度有序”趨于“混亂無序”的趨勢,這種在封閉系統中存在自發的“混亂度”,即“無效能量”增加趨勢,即“熵增”。如:辦公室不打理就會變得混亂,人不自律就會變得懶散、不求進取、容易放棄,公司不治理就會架構臃腫、運行低效、創新乏力,“熵增”成為事物發展的一種必然,一切符合“熵增”的事物,因為“順其自然”的容易而導致更多“無效能量”積累,而“打理”、“自律”、“治理”等,則成為對抗“熵增”,增加“有效能量”的利器。德魯克曾說“管理的本質是對抗熵增”,華為也曾用華為之“熵”闡述管理哲學要義。
為何管理面臨“熵增”?
眾多企業的戰略目標達成正面臨如下挑戰:規劃好的戰略不能得到團隊的高效執行,組織模式失去對未來戰略的支撐,供應鏈無法與新的業務策略配稱,產品創新周期與價值管理無法滿足公司競爭策略調整,人力和財務資源配置與戰略的嚴重脫節。帶來這些挑戰的原因分析如下:
原因一:不能主動、有效應對傳統業務的“熵增”。戰略是對未來目標、路徑和資源的優選組合,戰略執行需要彌補當下與未來的差距,“主動改變”是打破“無效熵增”,選擇“更優機會”,彌補戰略差距的重要契機,這些“改變”是在挑戰組織在治理結構、運營方式、管控模式、端到端流程、人員、能力和資源配置上的傳統業務“惰性”,是逆向突圍傳統業務持續“熵增”的“舒適區”,任何有效應對都會帶來“不適”或“疼痛”,一個封閉的、沒有任何外力的組織系統,很難逆轉傳統業務慣性“熵增”,是戰略落地執行的大敵。
原因二:無法突圍傳統組織模式下的“熵增”。傳統業務和運營模式下的組織架構設計和管控方式,隨著時間推移,逐步進入組織感到舒適和適應的“熵增”模式,伴隨組織“熵增”所帶來的“無效組織能量”累積,組織模式中出現部門壁壘、非協同逐利、權責利失衡、組織變革惰性、組織創新乏力等就不足為奇了。
原因三:缺乏打破組織協同“熵增”平衡,實現戰略躍遷的能力。基于傳統競爭模式所選擇的業務策略,配套供應鏈模式和布局、產品研發組合和流程、人力和財務資源配置,形成較為固定、高效的組織協同模式和機制,達到階段性組織協同“熵增”平衡。當公司選擇了一些新興的競爭策略和商業模式,如:長尾、藍海、跨界、平臺競爭等,如果沒有深度的市場機會洞察、競爭策略優選、供應鏈布局和體系再設計、產品組合和生命周期迭代管理、戰略能力和資源配置,長期積累的組織協同“熵增”平衡,將成為未來高效組織協同和戰略躍遷的障礙。
逆勢打破“熵增”
逆勢打破強慣性下的業務、組織、協同“熵增”平衡的路徑建議:
第一,主動實施戰略變革
熱力學中只要主動做功,會產生新的、更為有效的“能量”補充,才有機會改變原來的“熵增”慣性,迭代到更為高效的能量供給方式,如:人類的進化史,就是一個不斷從化學作用、光合作用到呼吸作用的變革進程。
隨著企業發展和經營慣性中的不斷“熵增”,讓企業背負越來越多的“無效能量”,當設置了極具挑戰的未來發展目標,支撐戰略達成的“有效能量”明顯不足。由戰略差距所引發的戰略變革,是通過戰略引領下的團隊“主動做功”,以戰略變革為途徑,為傳統組織輸入新的發展能量和動力。
主動戰略變革路徑:明晰戰略目標和達成路徑;識別外部和內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發展機會;優選戰略變革機會,并為優選機會配套業務變革路徑設計;分層級、分時期組織實施戰略變革,做好戰略變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戰略變革的組織、機制、團隊、文化建設與管理。
第二,構建開放組織系統
熱力學中經典的“耗散結構”,能幫助實現有效的“熵減”,具有:開放性、打破平衡、非線性發展三大特征。只要封閉系統被開放,有了“能量”流動,就會輸入新的“有效能量”,排出“無效能量”,打破原來“熵增”慣性平衡,形成新的“非線性”突破點。就如:一直給水加溫,達到100度“非線性”臨界點才會“沸騰”是一個道理。
企業同樣需要打開邊界,讓更好的資源在組織內外流動,良好的“新陳代謝”保障了組織活力和發展動力,打破組織以長期累積的“熵增”慣性平衡,并將平衡中所積累的“無效能量”排除,如:官僚、本位、惰性、僵化、保守、低效等,同時引入新的、更具活力和競爭力的“有效能量”要素,讓一次次小的改變累積,成就質的戰略躍遷機會。
構建開放組織系統路徑:開放的戰略架構和商業模式設計;開放的組織架構和組織管控模式設計;組織“熵增”慣性平衡要素識別和戰略價值評估;擬定“熵增”慣性平衡要素破除路徑和計劃,并有效實施;戰略“非線性”突破臨界點設計、評價、優化和迭代。
第三,持續企業智能升級
生命體在進化過程中,不斷獲取并迭代新“智能”,用更少能量獲得更多能量和資源,實現更為智慧的“熵減”,如:人類進化中所獲得的高超感知和認知世界的能力。
企業也是一個生命體,由“幼稚”和“無知”逐步邁向“成熟”和“智慧”,更具競爭力的企業生命體,擁有更強的“智能升級”能力,以更為高效的方式整合資源,更為有效地“做功”創造價值,更具競爭力地實現“熵減”,創造“有效能量”,在越來越惡劣環境中,創造獨特客戶價值和可持續企業競爭力。
企業的智能升級路徑:行業、市場、競爭智能化發展趨勢洞察;企業智能升級內部和外部機會分析;構建企業智能升級規劃和發展平臺設計;企業的商業邊界、信息整合、認知洞察、決策使能與系統升級;企業的智能系統持續創新和迭代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