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記者從銀川市供熱物業辦投訴科了解到,這個供熱期,共受理供熱投訴件11850件,其中,熱線電話6899998受理供熱投訴件9739件,市長熱線12345受理供熱投訴件2111件。
據了解,去年共受理供熱投訴件12617件(包括提前10天和推后10天供熱的投訴量),今年供熱期投訴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6.1%。
市供熱物業辦副主任張健說,投訴最集中的難題,仍是老舊小區管網老化,影響供熱質量。一些居民疑惑:為什么非采暖期時不動?采暖期一動,要停暖好幾天,冷啊!
張健解釋,這是因為供熱設施經過供熱期的運行過程,才會暴露出各種問題,非供熱期,是供熱企業進行排查,制定維修、養護、改造計劃的時期,居民將問題及時向供熱企業投訴反映、報修,以便其納入計劃,避免下個采暖期“邊供暖邊維修、改造”。
本版文字均為 楊曉佳 采寫
自救供暖是另辟蹊徑?
【背景】去年11月,因欠繳兩年共80余萬元采暖費,原來的供熱公司撤出小區后,西夏區魯祥苑小區成立自救供暖小組,供熱交由業主代表承包,記者采訪時,居民對供熱質量贊不絕口。
“燒得再好,這也是違規行為,供熱是特種行業,供熱企業需要具備相應資質,通過審批才能供熱,我們要求該承包人提交相應的材料,他一直提交不上來。下一個采暖季之前,如果仍然提交不了,不具備資質,不允許其供熱。”銀川市供熱物業辦副主任張健回復。
看天供暖何時“接地氣”?
【背景】為科學和節能供暖,去年11月,寧夏氣象服務中心首次推出供暖氣象指數預報,包括:供暖指數、出水溫度、回水溫度、服務提示。
記者7日從負責預報制作的銀川市氣象臺了解到,這項服務目前仍是非公開的專項預報服務,屬于氣象產品已經推出但未面向“市場”的階段,將來和供熱企業對接好,就可以向供熱企業提供,也可以向市民發布,自家燒壁掛爐取暖的,也可據此調節自家暖氣。來源:銀川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