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兒不夸張,我們在家都是棉褲棉襖,睡覺蓋兩床被子,孩子穿著棉襖小手都冰涼。只要外面天氣好點兒,我都會帶著孩子出去曬太陽。”說起家里的溫度,市民秦玉鳳直言,“室內簡直就是‘冰窖’!”她說,“別看停暖前暖氣溫度也不是很高,但有點兒熱乎氣兒家里就不那么陰冷。我希望供熱公司在遇到這種低溫天氣時,能延長供暖時間,我們居民多交點錢也無所謂,只要別凍著!”
“清明過了,以為氣溫能升高點兒,誰想還是沒個春天的樣兒,這‘倒春寒’真是厲害,再加上暖氣停了,更讓人煎熬。在外面,羽絨服不離身;回了家,還要穿厚衣服。”市民張女士抱怨暖氣停得早。她認為,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我市的天氣每到10月中下旬就逐漸變冷,來年4月上中旬也總是受冷空氣侵襲,“供熱公司能否提前半個月供暖、延后半個月停暖?”
“家里冷,孫子凍感冒了。我帶著孫子去醫院看病時發現,有不少老人、小孩因家里陰冷而感冒。”市民王女士說,有給家人看病這點錢,夠交一段時間的暖氣費了。要是能多交點錢,多享受幾天供暖服務,家人不被凍病,還省了醫藥費。
市民馬先生所在的小區目前還是自行供暖。“我們小區現在還供著暖呢!在家里穿著秋衣秋褲一點兒也不冷。”他說,小區的服務很好,尤其在供暖方面,不僅看天提前供暖,停暖也會適時延后,每年我們都主動交暖氣費。
這段時間,家里陰冷讓人難熬成為市民及張家口新聞網網民熱議的話題。對于市民提出的根據天氣再次供暖的呼聲,供熱公司或許也有難處:整個供暖系統停了以后若再啟動,一來費用很大,二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筆者想說,市民的呼聲應該引起相關職能部門及供熱企業的重視,要與氣象部門建立聯系,提前獲知一周或者半個月的天氣狀況,然后調整供暖方案,提供人性化服務,靈活供暖。
現在,仍在為居民提供供暖服務的物業公司,不僅提供了人性化服務,也贏得了居民的心。這種兩全其美的事兒,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以民為本,靈活供暖,體現了為民服務的宗旨,這也是我們干好工作、改進工作的基本點和立足點。今年,已經停止供暖的企業再恢復供暖已經不可能了,但相關職能部門及供熱企業能否聽聽市民的聲音,體察他們的冷暖,來年供暖人性化些。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