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獲悉,為全面改善農村中小學校冬季取暖條件,優化學生學習生活環境,寧夏自2013年起至今,完成全區農村(不含縣城)義務教育階段火爐供暖校舍改造。今年寧夏所有中小學正式告別火爐取暖方式,以安全可靠、智能控制、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取暖方式為原則,保證冬季室內溫度達到國家規定標準,讓農村學校師生安全、溫暖過冬。
據了解,自2013年寧夏實施農村中小學供暖設施改造工程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73億元,改造涉及學校1485所,改造面積172萬平方米。
過去寧夏部分農村中小學校冬季只能靠煤球爐取暖,不僅難以保證教室內有適宜的溫度,而且存在學生煤氣中毒、燒傷等安全隱患。“義務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礎。”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對實現教育均衡化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具有特殊價值。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教。教育扶貧,是寧夏扶貧開發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扶貧助困的治本之策。暖氣片雖小,但這溫度背后體現著大愛。雖然部分農村學校設施條件差,但每一個求學的孩子都有權利在溫暖的教室里上課。供暖溫度決定民生溫度,有沒有完善的供熱設施折射出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態度。教室暖了,教室里的孩子上課凍不著手了,家長、學子的心才會熱起來。寧夏農村中小學供暖實現全覆蓋,讓寧夏的教育環境也更有溫度了。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