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讓海水化為電能
海水源熱泵技術指的是利用海水與季節的溫度差,通過電力做功設備轉換,汲取海水中的熱能和冷卻水,用于生產生活供暖和制冷需求。這種安全、節能、環保的海水源熱泵技術在大連使用再合適不過了。冬季時海水源熱泵把存于海水中的低品位能量“取”出來,給建筑物供熱;夏季則把建筑物內的能量“取”出來釋放到海水中,以達到調節室內溫度目的。“它最大優勢在于對資源的高效利用:不消耗海水,無污染,而且熱效率高。消耗1千瓦的電能,可從海水中獲得3千瓦到4千瓦的熱量或冷量,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大連供電公司專工王春莉說。2006年6月,大連市被國家建設部確定為全國唯一的海水源熱泵技術示范城市。長興島公共港區辦公樓最先進行海水熱泵技術供暖、制冷試驗,一年來減少排放二氧化碳6.3噸、二氧化硫5.11噸、氮氧化物3.2噸、粉塵3.56噸。
棄煤用水取暖更經濟
如今大連市已有多家企業和政府機構嘗試利用海水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大連長海縣獐子島是全國第一家利用海水熱泵技術進行海島供暖的海島。此前,燃煤鍋爐集中供暖是該區域環境質量主要污染源。2008年,大連市政府采用海水源熱泵技術,實現獐子島上6000戶居民冬季供暖需求。至今,已有1300戶用上了海水熱泵技術供暖。該項目自交付使用以來,累計節約供暖燃煤9460.5噸。
目前,大連地區應用海水源熱泵技術供暖面積已達100萬平方米,一個供暖期內就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60噸、煙塵排放1050噸。
海水空調制冷更高效
得益于海水源熱泵技術,大連國際會議中心1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制冷后,上千平方米的演出大廳室溫始終保持在二十三四攝氏度左右。“通過此方式制冷,能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但環保效果好,而且還節約了電力。”該中心工程部王振堂部長說,該中心自投入使用以來,每年夏天3個月時間就可節省用電1200千瓦時,減少經費18.5萬元。
有數據顯示,盛夏季節大連市空調用電量占到生活用電總量的1/4以上。如果讓大連人用上“海水空調”這項綠色能源技術,除了節能減排外,還可移峰填谷,有效降低城市夏季用電負荷。大連市政府節能處原負責人韓廣介紹說:“海水空調與傳統方式相比可節能40%左右,按50萬平方米建筑物面積計算,預計每年能節省6.3萬噸標準煤。”
政府為新能源“把關守隘”
在大連供電公司的積極建議下,大連市政府把海水源熱泵技術作為培育節能服務市場的重要支點,列入《大連市十二五節能減排整體工作方案》,大力推進海水(污水、地)源熱泵技術在城市供熱、制冷中的規模化利用,并加大對海水源熱泵技術應用的投入。
自2008年以來,全市已規劃建設海水源熱泵項目13項,實際供暖、制冷面積達1100萬平方米。市政府還出臺《大連市節能減排激勵政策》,對縣(市、區)、鄉鎮、街道政府投資減排項目按照實際投資總額給予不超過30%的專項資金獎勵,同時對完成和超額完成節能減排項目的縣(市、區),按地區節能減排量總和測算給予優勝地區每年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資金獎勵。 來源:新浪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