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國農村因條件限制,無法實現集中供暖,他們的采暖方式依舊以傳統的煤炭、柴火為主,既危害自身健康,又在環境污染、安全方面存在較大隱患。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我國農村每年由于使用固體燃料(尤其是含氟或含硫高的煤炭)有約40萬人過早死亡,主要是婦女和兒童。
傳統的供暖方式是農村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在冬季采暖期,城市“城中村”居民及農村地區的村莊多以燃煤采暖爐為主要采暖手段,燃煤煙氣以低空方式排放,形成周邊大氣污染濃度高于市區的“農村包圍城市”態勢。引導廣大農村地區采取綠色取暖方式已迫在眉睫。
目前國內一些地方已經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在農村推廣清潔燃燒爐具和潔凈型煤,并探索出秸稈壓塊、沼氣及煤改地熱、煤改太陽能、煤改電、煤改氣等燃煤替代技術。有了技術之后,更重要的是推廣這些綠色采暖的經驗。此外,專家還建議建立專門科研基金對農村采暖技術進行技術攻關,建立農村環保采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促進綠色取暖模式推廣。
正如全國人大代表曹寶華所說:“一個家庭就是一個污染源,一個村莊就相當于一個工業煙囪,一些地方雖然關停了大批污染工業,但不治理農村取暖問題,霧霾天氣還是會接二連三光顧。”要像重視城市居民文明采暖那樣,解決農村居民無污染采暖問題;要像解決工業污染那樣重視農村大氣污染治理,推動和引導農村文明取暖。 來源:新浪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