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每到供暖期“霧霾”襲來,這種“黑色幽默”便會風靡微信朋友圈。
近年來,每到冬季供暖期,黑龍江省多地市就會陷入“霾”伏,成為不折不扣的“霧都”。據(jù)專家分析,造成城市霧霾的重要成因之一是供暖燃煤引起的污染加重。破解取暖燃煤造成的污染問題,如今,以電代煤正成為共識。
1 電供暖鄉(xiāng)村小學的“溫暖”實驗
【冬日里的集賢縣太平鎮(zhèn)太紅小學告別了小鍋爐和冷屋子,而這其中的奧妙就在于每間教室里安掛在窗下的兩片電熱暖氣。不僅在學校,樺南縣138個行政村有總面積19425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全部扒掉燒煤土暖氣安裝使用電采暖供熱,徹底解決了村級黨組織冬季無法開展正常活動的難題。】
紫紅的臉頰,皸裂紅腫的小手,臉上鼻涕直流,角落里的小火爐冒著煙……這是很多人對冬日里鄉(xiāng)村課堂抹不去的印象。然而,日前記者來到集賢縣太平鎮(zhèn)太紅小學,鍋爐房的大煙囪不再冒著濃煙,整潔的環(huán)境,溫暖的教室,徹底顛覆了記者對農村小學的冬季印象。
教室門口,整齊地擺放著學生們室內穿的便鞋。每到冬季,孩子們進入教室就自覺換上,這足以表明室內有多么溫暖。以前,教室冷得伸不出手,握筆都握不住,自從去年冬季學校改造安裝了電采暖,把困擾農村小學多年的冬季取暖問題徹底解決了。
記者到學校的時候已經放學了,校園內還有幾名學生在玩耍,問到冬天在教室學習冷不冷時,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現(xiàn)在冬天教室又暖和又安全,一點兒不凍手,舒服得很!”
走進教室,暖意融融。奧妙就在于每間教室里安掛在窗下的兩片電熱暖氣。校長李林對記者說,自己從前在村小學上學時,冬天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用火爐取暖根本不起作用,同學們常常是手、腳、耳朵都生凍瘡,又疼又癢,至今想起依然心有余悸。現(xiàn)在的教室,不用點火燒炭,又干凈、又暖和,冬天孩子感冒的情況明顯減少。
據(jù)介紹,該學校采用的是佳木斯尚諾暖通科技開發(fā)公司安裝的碳晶電暖供熱設備。這種碳晶電熱設備,電熱轉換率達到97%以上,其節(jié)能效果比燃煤鍋爐節(jié)省50%以上。而且這種電熱暖氣都是由電腦控制,學校統(tǒng)一設定好供暖時間,還可以根據(jù)天氣狀況隨時調整設置,由于能夠按需供熱,干凈環(huán)保,老師家長孩子都高興。李林說:“我從事教育多年,去年遇到了第一個上課不再凍手、凍腳的冬天,我們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樣溫暖過冬了,而且學校在供熱上還節(jié)省了2.1萬元。”
不僅在學校,樺南縣138個行政村有總面積19425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全部扒掉燒煤土暖氣安裝使用電采暖供熱,徹底解決了村級黨組織冬季無法開展正常活動的難題。
樺南縣閆家鎮(zhèn)閆家村有32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2014年由縣里投資4萬多元安裝了電加熱水暖鍋爐。村長沈志仁說,每天費用都在100多元,一個冬天得花費16000多元,因為費用太高,他們只用了幾天就不敢用了,冬季取暖成了他的“心病”。去年8月,他們村決定拆掉水暖鍋爐改用碳晶電采暖供熱,從去年10月15日到今年4月15日,村里共召開黨員大會、村民聯(lián)席會、支部會和村委會26次,共用電費5050元,每平方米才19.6元,比水暖鍋爐可節(jié)省11000多元。
樺南縣土龍山鎮(zhèn)三王村黨支部書記王長福也道出了心聲:“以前村委會冷,燒煤燒不起,支部開會得在家里進行,雖然不符合規(guī)定,但也是無奈之舉。自從改了電供暖,有事開會的時候點著,不開會和不用房間就關了,既方便干凈又省心省事省錢,更重要的是不耽誤村里開展各項活動,徹底解決了過去因為辦公場所太冷無法辦公,村民辦事找不著人的問題。”
記者又來到集賢縣太平鎮(zhèn)太洪村,在特困戶黃福仁家中,在場的村黨支部書記周洪斌說:“我們村共產黨員捐資,給10個特困戶家中都安裝了電暖氣,把溫暖送到特困戶家中。我們村級活動場所也安裝了電采暖,去年冬天才花了1700元,每平方米14.8元,比土暖氣節(jié)省了1800多元。”
2 以電代煤綠色供暖革命漸起
【電暖技術在歐洲、北美等發(fā)達地區(qū)普及率較高,挪威占90%,日本和韓國占80%,法國和瑞典占70%,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占50%以上。但在我國,電供暖則剛剛起步。以電代煤供暖減少了大氣污染排放,不僅綠色還省錢。】
有媒體報道,中國建筑材料暖通協(xié)會副會長、電供暖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賀威曾經說過這樣的觀點:“過去常說的‘電采暖’是從需求側的角度強調的是個體行為,而‘電供暖’則從供給側的角度強調群體行為,由‘采’到‘供’,一字之改,折射出環(huán)保的迫切要求和倒逼威力,宣告了電暖的發(fā)展機遇和無窮潛力。”
事實上,電暖技術在歐洲、北美等發(fā)達地區(qū)普及率較高,挪威占90%,日本和韓國占80%,法國和瑞典占70%,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占50%以上。但在我國,電供暖則剛剛起步。
我國在過去電供暖發(fā)展過程中,也有過溝溝坎坎。那時候選擇電熱膜供暖,電費居高不下,很多地區(qū)被迫改回熱水鍋爐供暖。“電供暖的瓶頸是價格問題。”佳木斯市節(jié)能減排協(xié)會副會長周寶人說,在電供暖試點過程中,有的電費支出比集中供熱價格高,有的卻省費用,比集中供熱價格低。那時,除了電熱技術問題,也有建筑本身節(jié)不節(jié)能的問題。比如老舊建筑保溫水平不高,電采暖僅電費一項就已經高于城市集中供熱價格。而新建節(jié)能建筑運用電采暖則會省費用。現(xiàn)在的碳晶電暖供熱技術比較完善,更具有優(yōu)勢。
據(jù)國家權威機構檢驗中心破壞性試驗證明:碳晶電熱轉換率可達97%以上,節(jié)能效果比燃煤鍋爐節(jié)省50%以上,比電阻絲、PTC電磁管、電熱膜、地熱電纜等熱效率高20%至30%,累加工作時間可達10萬小時25年以上。據(jù)周寶人介紹,佳木斯市三年來推廣使用的181個單體98000平方米的建筑,共少建燃煤鍋爐13座,拆除小鍋爐土暖氣150多個,可一次性少消耗水暖建設安裝用鋼材420多噸。一個采暖期可少燒燃煤(單位面積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標煤55千克/平方米)6000多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600多噸,二氧化硫和氫氧化合物排放510多噸,粉煤灰碴1500多噸,少用水暖用水1200多噸。
以電代煤供暖減少了大氣污染排放,不僅綠色還省錢。據(jù)介紹,碳晶電暖由一臺計算機進行全程控制,由于具有可溫控、可時控、可功調的全智能控制系統(tǒng),能夠滿足不同時間、不同房間的不同溫度需求,因此更省錢。
在學校,學生教室、寢室、圖書館、老師辦公室,溫度可設定到18~22℃,資料室、活動室、不開會的會議室以及在學生放學、節(jié)假日和寒假期間,溫度設定在3~5℃上下水不凍就行;在機關單位,辦公室白天設定18~22℃,檔案室、會議室、活動室等不常用的房間,以及干部職工下班后和節(jié)假日期間,溫度設定在5~8℃的維持溫度;在工廠企業(yè),可充分利用大工業(yè)峰谷平電價時段進行調控。工人上班時,溫度設定12~15℃,工人下班后3~5℃即可。在夜間谷段電價時段,蓄熱式設備利用谷段低電價加熱,第二天工人上班時自動散熱,既充分利用了夜間富余的電力資源,又降低了供熱成本。可完全實現(xiàn)按需供熱,真正做到了需熱的時間、需熱的地方保證供熱溫度,不需熱的時間、不需熱的地方保證省電省錢。
據(jù)了解,佳木斯市第十六小學4200平方米的教學樓、幼兒園用電供暖,供熱費在22元/平方米上下,比燃煤鍋爐的39.45元/平方米節(jié)支近50%。湯原縣5個學校11棟樓27822平方米的教學樓、食宿樓和幼兒園,2013年至2016年三個供熱期,縣財政少支供熱128.57萬元。佳木斯龍嘉公司11000平方米供熱面積的機加車間,一個供熱期費用僅為15.58元/平方米,可比大網(wǎng)供熱節(jié)省20多萬元。雙鴨山太保中心校4983平方米的兩棟舊樓,每年用煤380多噸,供熱費用63.5元/平方米,改用電采暖后的供熱費僅19.58元/平方米,三年節(jié)省費用42萬多元。佳木斯郊區(qū)平安鄉(xiāng)群英村長劉少成說,他們村148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過去一冬燒煤要7至8噸,煤錢加上燒爐子人工費,一個冬天至少要6000元,去年冬天用電采暖到今年4月10日,才花了2146多元錢,每平方米只有十四五塊錢,要比燒煤省一多半。
東北電力富足,為電供暖的推廣提供了可行性。電供暖在消化了富余的電力資源同時也為國家增加了稅收。據(jù)測算,僅佳木斯98000平方米的建筑用電采暖,一個供熱期按每平方米消耗電量55千瓦計算,就可消化富余電能550多萬千瓦,發(fā)電企業(yè)可給國家貢獻稅收13萬余元。供電部門供給學校、企業(yè)、村級活動場所可給國家上繳稅金40多萬元。
以電代煤供熱,不論從經濟效益上還是從社會效益上看,都是與國家節(jié)能減排、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xiàn)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方針相吻合。
3 綠色工程 期待更多扶持
【黑龍江省既是一次性能源大省也是電力資源大省。黑龍江省電力生產供大于求,窩電嚴重,大量富余電力資源卻低價被輸往省外。環(huán)境污染尤其是大氣污染具有外部性,改善了人人受益。但電采暖的瓶頸又是價格問題,企業(yè)和個人沒有經濟動力去環(huán)保,市場機制不起作用。有關人士呼吁,期待這項惠民工程得到更多支持。】
造成冬季霧霾的重要成因之一就是供暖燃煤引起的污染加重。北方地區(qū)進入冬季,除了城市的集中供熱,在城鄉(xiāng)結合部,還有眾多的燃煤小鍋爐房進行小范圍供暖,在廣大農村地區(qū),還有相當一部分居民靠直接燒煤采暖。
一個家庭燒煤采暖的排放量不會有多大,但是家家戶戶成千上萬就是一個很大的污染源。因此告別燃煤取暖,以電代煤成為了人們的共識。
國家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環(huán)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打好節(jié)能減排和環(huán)境治理攻堅戰(zhàn)。國家發(fā)改委、能源局也大力倡導使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
黑龍江省電力生產供大于求,窩電嚴重,大量富余電力資源卻被低價輸往省外。尤其是冬季,建筑業(yè)、農業(yè)等耗電大大減少,而黑龍江省卻不能將這些富余電能用于供熱取暖。發(fā)電企業(yè)還在作無功運行,浪費了大量的能源,污染了空氣環(huán)境,又減少了財政稅收和企業(yè)效益。由于環(huán)境污染尤其是大氣污染具有外部性,改善了人人受益,變糟了人人受害,而電采暖的瓶頸又是價格問題,企業(yè)和個人又沒有經濟動力去環(huán)保,市場機制不起作用。因此有關人士呼吁,期待這項惠民工程得到更多關愛。
電采暖具有環(huán)保、節(jié)能、健康、舒適、效率高等優(yōu)點,并可提供個性化的供熱選擇。佳木斯、雙鴨山、鶴崗及東部地區(qū)地處高寒地帶,180多天的城鄉(xiāng)供暖是政府十分關注的民生問題。傳統(tǒng)的鍋爐燃煤水暖供熱,技術和設施都已陳舊落后,不能按需供熱,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冬季取暖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級政府的財政壓力加大。采暖供熱是社會公共事業(yè),應由政府和市場共同合理配置供熱資源。有關人員建議政府能夠盡快制定引導鼓勵和支持以電代煤代氣采暖供熱的相關地方性政策。特別是對新建學校、工廠和需要水暖改電暖供熱單位,以及廣大農村的村級辦公場所、城鄉(xiāng)居民給予一定的政策性支持。把黑龍江省富余的電力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把推廣使用電暖供熱新技術列入政府節(jié)能、減排、治霾、環(huán)保的生態(tài)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有重點、分階段地推廣以電代煤、代油、代氣、代水(地源熱泵)供熱取暖方式的改革。 來源:華夏經緯網(wǎng)
近年來,每到冬季供暖期,黑龍江省多地市就會陷入“霾”伏,成為不折不扣的“霧都”。據(jù)專家分析,造成城市霧霾的重要成因之一是供暖燃煤引起的污染加重。破解取暖燃煤造成的污染問題,如今,以電代煤正成為共識。
1 電供暖鄉(xiāng)村小學的“溫暖”實驗
【冬日里的集賢縣太平鎮(zhèn)太紅小學告別了小鍋爐和冷屋子,而這其中的奧妙就在于每間教室里安掛在窗下的兩片電熱暖氣。不僅在學校,樺南縣138個行政村有總面積19425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全部扒掉燒煤土暖氣安裝使用電采暖供熱,徹底解決了村級黨組織冬季無法開展正常活動的難題。】
紫紅的臉頰,皸裂紅腫的小手,臉上鼻涕直流,角落里的小火爐冒著煙……這是很多人對冬日里鄉(xiāng)村課堂抹不去的印象。然而,日前記者來到集賢縣太平鎮(zhèn)太紅小學,鍋爐房的大煙囪不再冒著濃煙,整潔的環(huán)境,溫暖的教室,徹底顛覆了記者對農村小學的冬季印象。
教室門口,整齊地擺放著學生們室內穿的便鞋。每到冬季,孩子們進入教室就自覺換上,這足以表明室內有多么溫暖。以前,教室冷得伸不出手,握筆都握不住,自從去年冬季學校改造安裝了電采暖,把困擾農村小學多年的冬季取暖問題徹底解決了。
記者到學校的時候已經放學了,校園內還有幾名學生在玩耍,問到冬天在教室學習冷不冷時,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現(xiàn)在冬天教室又暖和又安全,一點兒不凍手,舒服得很!”
走進教室,暖意融融。奧妙就在于每間教室里安掛在窗下的兩片電熱暖氣。校長李林對記者說,自己從前在村小學上學時,冬天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用火爐取暖根本不起作用,同學們常常是手、腳、耳朵都生凍瘡,又疼又癢,至今想起依然心有余悸。現(xiàn)在的教室,不用點火燒炭,又干凈、又暖和,冬天孩子感冒的情況明顯減少。
據(jù)介紹,該學校采用的是佳木斯尚諾暖通科技開發(fā)公司安裝的碳晶電暖供熱設備。這種碳晶電熱設備,電熱轉換率達到97%以上,其節(jié)能效果比燃煤鍋爐節(jié)省50%以上。而且這種電熱暖氣都是由電腦控制,學校統(tǒng)一設定好供暖時間,還可以根據(jù)天氣狀況隨時調整設置,由于能夠按需供熱,干凈環(huán)保,老師家長孩子都高興。李林說:“我從事教育多年,去年遇到了第一個上課不再凍手、凍腳的冬天,我們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樣溫暖過冬了,而且學校在供熱上還節(jié)省了2.1萬元。”
不僅在學校,樺南縣138個行政村有總面積19425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全部扒掉燒煤土暖氣安裝使用電采暖供熱,徹底解決了村級黨組織冬季無法開展正常活動的難題。
樺南縣閆家鎮(zhèn)閆家村有32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2014年由縣里投資4萬多元安裝了電加熱水暖鍋爐。村長沈志仁說,每天費用都在100多元,一個冬天得花費16000多元,因為費用太高,他們只用了幾天就不敢用了,冬季取暖成了他的“心病”。去年8月,他們村決定拆掉水暖鍋爐改用碳晶電采暖供熱,從去年10月15日到今年4月15日,村里共召開黨員大會、村民聯(lián)席會、支部會和村委會26次,共用電費5050元,每平方米才19.6元,比水暖鍋爐可節(jié)省11000多元。
樺南縣土龍山鎮(zhèn)三王村黨支部書記王長福也道出了心聲:“以前村委會冷,燒煤燒不起,支部開會得在家里進行,雖然不符合規(guī)定,但也是無奈之舉。自從改了電供暖,有事開會的時候點著,不開會和不用房間就關了,既方便干凈又省心省事省錢,更重要的是不耽誤村里開展各項活動,徹底解決了過去因為辦公場所太冷無法辦公,村民辦事找不著人的問題。”
記者又來到集賢縣太平鎮(zhèn)太洪村,在特困戶黃福仁家中,在場的村黨支部書記周洪斌說:“我們村共產黨員捐資,給10個特困戶家中都安裝了電暖氣,把溫暖送到特困戶家中。我們村級活動場所也安裝了電采暖,去年冬天才花了1700元,每平方米14.8元,比土暖氣節(jié)省了1800多元。”
2 以電代煤綠色供暖革命漸起
【電暖技術在歐洲、北美等發(fā)達地區(qū)普及率較高,挪威占90%,日本和韓國占80%,法國和瑞典占70%,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占50%以上。但在我國,電供暖則剛剛起步。以電代煤供暖減少了大氣污染排放,不僅綠色還省錢。】
有媒體報道,中國建筑材料暖通協(xié)會副會長、電供暖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賀威曾經說過這樣的觀點:“過去常說的‘電采暖’是從需求側的角度強調的是個體行為,而‘電供暖’則從供給側的角度強調群體行為,由‘采’到‘供’,一字之改,折射出環(huán)保的迫切要求和倒逼威力,宣告了電暖的發(fā)展機遇和無窮潛力。”
事實上,電暖技術在歐洲、北美等發(fā)達地區(qū)普及率較高,挪威占90%,日本和韓國占80%,法國和瑞典占70%,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占50%以上。但在我國,電供暖則剛剛起步。
我國在過去電供暖發(fā)展過程中,也有過溝溝坎坎。那時候選擇電熱膜供暖,電費居高不下,很多地區(qū)被迫改回熱水鍋爐供暖。“電供暖的瓶頸是價格問題。”佳木斯市節(jié)能減排協(xié)會副會長周寶人說,在電供暖試點過程中,有的電費支出比集中供熱價格高,有的卻省費用,比集中供熱價格低。那時,除了電熱技術問題,也有建筑本身節(jié)不節(jié)能的問題。比如老舊建筑保溫水平不高,電采暖僅電費一項就已經高于城市集中供熱價格。而新建節(jié)能建筑運用電采暖則會省費用。現(xiàn)在的碳晶電暖供熱技術比較完善,更具有優(yōu)勢。
據(jù)國家權威機構檢驗中心破壞性試驗證明:碳晶電熱轉換率可達97%以上,節(jié)能效果比燃煤鍋爐節(jié)省50%以上,比電阻絲、PTC電磁管、電熱膜、地熱電纜等熱效率高20%至30%,累加工作時間可達10萬小時25年以上。據(jù)周寶人介紹,佳木斯市三年來推廣使用的181個單體98000平方米的建筑,共少建燃煤鍋爐13座,拆除小鍋爐土暖氣150多個,可一次性少消耗水暖建設安裝用鋼材420多噸。一個采暖期可少燒燃煤(單位面積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標煤55千克/平方米)6000多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600多噸,二氧化硫和氫氧化合物排放510多噸,粉煤灰碴1500多噸,少用水暖用水1200多噸。
以電代煤供暖減少了大氣污染排放,不僅綠色還省錢。據(jù)介紹,碳晶電暖由一臺計算機進行全程控制,由于具有可溫控、可時控、可功調的全智能控制系統(tǒng),能夠滿足不同時間、不同房間的不同溫度需求,因此更省錢。
在學校,學生教室、寢室、圖書館、老師辦公室,溫度可設定到18~22℃,資料室、活動室、不開會的會議室以及在學生放學、節(jié)假日和寒假期間,溫度設定在3~5℃上下水不凍就行;在機關單位,辦公室白天設定18~22℃,檔案室、會議室、活動室等不常用的房間,以及干部職工下班后和節(jié)假日期間,溫度設定在5~8℃的維持溫度;在工廠企業(yè),可充分利用大工業(yè)峰谷平電價時段進行調控。工人上班時,溫度設定12~15℃,工人下班后3~5℃即可。在夜間谷段電價時段,蓄熱式設備利用谷段低電價加熱,第二天工人上班時自動散熱,既充分利用了夜間富余的電力資源,又降低了供熱成本。可完全實現(xiàn)按需供熱,真正做到了需熱的時間、需熱的地方保證供熱溫度,不需熱的時間、不需熱的地方保證省電省錢。
據(jù)了解,佳木斯市第十六小學4200平方米的教學樓、幼兒園用電供暖,供熱費在22元/平方米上下,比燃煤鍋爐的39.45元/平方米節(jié)支近50%。湯原縣5個學校11棟樓27822平方米的教學樓、食宿樓和幼兒園,2013年至2016年三個供熱期,縣財政少支供熱128.57萬元。佳木斯龍嘉公司11000平方米供熱面積的機加車間,一個供熱期費用僅為15.58元/平方米,可比大網(wǎng)供熱節(jié)省20多萬元。雙鴨山太保中心校4983平方米的兩棟舊樓,每年用煤380多噸,供熱費用63.5元/平方米,改用電采暖后的供熱費僅19.58元/平方米,三年節(jié)省費用42萬多元。佳木斯郊區(qū)平安鄉(xiāng)群英村長劉少成說,他們村148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過去一冬燒煤要7至8噸,煤錢加上燒爐子人工費,一個冬天至少要6000元,去年冬天用電采暖到今年4月10日,才花了2146多元錢,每平方米只有十四五塊錢,要比燒煤省一多半。
東北電力富足,為電供暖的推廣提供了可行性。電供暖在消化了富余的電力資源同時也為國家增加了稅收。據(jù)測算,僅佳木斯98000平方米的建筑用電采暖,一個供熱期按每平方米消耗電量55千瓦計算,就可消化富余電能550多萬千瓦,發(fā)電企業(yè)可給國家貢獻稅收13萬余元。供電部門供給學校、企業(yè)、村級活動場所可給國家上繳稅金40多萬元。
以電代煤供熱,不論從經濟效益上還是從社會效益上看,都是與國家節(jié)能減排、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xiàn)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方針相吻合。
3 綠色工程 期待更多扶持
【黑龍江省既是一次性能源大省也是電力資源大省。黑龍江省電力生產供大于求,窩電嚴重,大量富余電力資源卻低價被輸往省外。環(huán)境污染尤其是大氣污染具有外部性,改善了人人受益。但電采暖的瓶頸又是價格問題,企業(yè)和個人沒有經濟動力去環(huán)保,市場機制不起作用。有關人士呼吁,期待這項惠民工程得到更多支持。】
造成冬季霧霾的重要成因之一就是供暖燃煤引起的污染加重。北方地區(qū)進入冬季,除了城市的集中供熱,在城鄉(xiāng)結合部,還有眾多的燃煤小鍋爐房進行小范圍供暖,在廣大農村地區(qū),還有相當一部分居民靠直接燒煤采暖。
一個家庭燒煤采暖的排放量不會有多大,但是家家戶戶成千上萬就是一個很大的污染源。因此告別燃煤取暖,以電代煤成為了人們的共識。
國家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環(huán)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打好節(jié)能減排和環(huán)境治理攻堅戰(zhàn)。國家發(fā)改委、能源局也大力倡導使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
黑龍江省電力生產供大于求,窩電嚴重,大量富余電力資源卻被低價輸往省外。尤其是冬季,建筑業(yè)、農業(yè)等耗電大大減少,而黑龍江省卻不能將這些富余電能用于供熱取暖。發(fā)電企業(yè)還在作無功運行,浪費了大量的能源,污染了空氣環(huán)境,又減少了財政稅收和企業(yè)效益。由于環(huán)境污染尤其是大氣污染具有外部性,改善了人人受益,變糟了人人受害,而電采暖的瓶頸又是價格問題,企業(yè)和個人又沒有經濟動力去環(huán)保,市場機制不起作用。因此有關人士呼吁,期待這項惠民工程得到更多關愛。
電采暖具有環(huán)保、節(jié)能、健康、舒適、效率高等優(yōu)點,并可提供個性化的供熱選擇。佳木斯、雙鴨山、鶴崗及東部地區(qū)地處高寒地帶,180多天的城鄉(xiāng)供暖是政府十分關注的民生問題。傳統(tǒng)的鍋爐燃煤水暖供熱,技術和設施都已陳舊落后,不能按需供熱,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冬季取暖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級政府的財政壓力加大。采暖供熱是社會公共事業(yè),應由政府和市場共同合理配置供熱資源。有關人員建議政府能夠盡快制定引導鼓勵和支持以電代煤代氣采暖供熱的相關地方性政策。特別是對新建學校、工廠和需要水暖改電暖供熱單位,以及廣大農村的村級辦公場所、城鄉(xiāng)居民給予一定的政策性支持。把黑龍江省富余的電力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把推廣使用電暖供熱新技術列入政府節(jié)能、減排、治霾、環(huán)保的生態(tài)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有重點、分階段地推廣以電代煤、代油、代氣、代水(地源熱泵)供熱取暖方式的改革。 來源:華夏經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