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要保證村民冬日生活‘暖’起來,又要保證大氣環境質量達標。”近年來,廣大農村和城郊接合地區村民的供暖情況成為賽罕區政府牽掛的重點問題。為此,今年賽罕區通過合理規劃、科學布局,采取接入集中供熱、“煤改電”、清潔燃煤替換過渡等多種措施,徹底解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的31個村(片區),以及市區內經營性商戶、車棚、門房等零散建筑物和農業大棚、產業用房的燃煤散燒問題。
進入采暖季以來,村民家的暖氣熱不熱,后續供暖能否得到保障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日前,記者來到賽罕區巴彥街道后羅家營村,了解村民的供暖情況。
走進后羅家營村,記者看到村子的路面已經回填平整,每條村巷均有供熱管道通入。沿著小巷,記者來到村民趙煥來家,“家里挺熱的,這幾天上午還得開窗透透氣。”趙煥來一邊擦拭著暖氣片(見左圖),一邊對記者說,“以前我們點爐子燒煤,每天早上都弄得灰頭土臉,而且用爐子還有安全隱患。現在好了,集中供熱不僅安全,家里也比以前干凈多了!”
與趙煥來家不同,村民周德生家里采用了“煤改電”的供熱方式。“這里可以手動調節溫度,開了以后不一會兒家里就暖和了,太熱的時候也可以關掉,特別方便。”周德生向記者演示著。
在村口即將完工的換熱站內,賽罕區機關事務局包聯干部丁峰正在查看儀表數據和換熱器的運行情況。“從10月14日開始,后羅家營村集中供暖改造92戶,“煤改電”15戶全部正常運轉為村民供暖。供熱十多天以來,我們每天都會和村‘兩委’工作人員入戶了解村民供熱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聯系駐村的施工方,讓他們上門去為村民解決。”丁峰說。
據了解,后羅家營村的集中供熱由內蒙古浩帆熱力公司承擔,目前該村的供熱工作正在有序進行。“有村民家中出現不熱的情況,我們也會派技術工人去協助解決問題。”內蒙古浩帆熱力公司副總經理趙廣告訴記者,“等到后續換熱站內的自控裝置安裝完畢后,熱力公司就可以遠程監測供熱管網及村民家中的溫度,根據監測數據調整供暖強度,全力保障村民供暖需求。”(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劉軍 通訊員 萬永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