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5日),北京市今冬正式啟動供暖,全市3700多座居民供熱鍋爐房進入達標供熱狀態。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委獲悉,目前,全市有5萬余棟居民樓安裝了約22萬個無線室溫采集裝置,可以實時監測供熱單位服務質量。
176個問題小區完成“冬病夏治”
據市城市管理委供熱辦主任胡荻介紹,今年北京城鎮地區供熱面積達10.58億平方米,其中居民集中供熱面積6.9億平方米。自11月7日起,全市涉及居民的3719座供熱鍋爐房啟動熱態調試,熱電聯產居民供熱面積全部投入運行。
為了增強供熱保障能力,早在上個供暖季結束后,本市就已經啟動了“冬病夏治”工作。北青報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全市供熱單位已完成消隱改造1584項,更新改造老舊供熱管線1882公里,綜合治理問題小區176個。城市熱網熱源通過改造和調試,共增加256兆瓦供熱能力,包括太陽宮電廠140兆瓦、北小營供熱廠106兆瓦。
北青報記者從北京熱力集團了解到,今冬,“魯谷和北重供熱廠”供熱調峰及配套熱網工程將投入試運行。新建的兩座供熱廠共安裝18臺29兆瓦燃氣熱水鍋爐及相關配套設施,并敷設供熱管線。該項目的建成投用,可以完善城市集中供熱管網,有效將西部管網聯通,進一步保證周邊區域的用熱安全性,提高現有供熱系統的可靠性。
同時,南北聯通線——銀河大街熱力管線工程正在全力推進建設,項目建成后,可將“魯谷和北重供熱廠”的出廠線與長安街西延熱力管線南北聯通,進一步改善西部熱網水力工況,增強供熱保障能力。
供熱企業在供熱管道安全監測方面也加大了科技投入。據了解,本市目前共安裝了7900套能夠監測供熱管井溫度的“溫度膠囊”,覆蓋城六區和城市副中心,通過管網泄漏監測感知系統,可以快速、精準發現管道泄漏點位,及時組織應急搶修,最大限度降低對市民供熱的影響。同時,全市完成供熱智能化改造3154萬平方米。
全市36支應急搶險隊進入應急狀態
面對可能發生的降溫天氣,本市啟動了采暖季供熱保障氣象會商和預警聯動機制。胡荻表示,專業氣象部門針對不同區域提供精準氣象預測,如果遇到降溫、寒潮等天氣變化,將提前向供熱單位發布提升負荷、加強供熱保障的調度令,供熱單位重點加強對老舊小區的供暖服務和保障。
此外,全市36支應急搶險隊伍已全面進入應急狀態,24小時在崗備勤,做好隨時處置突發事件的準備。其中,北京熱力有10支專業應急搶險隊伍,能夠在接到指令10分鐘內出動,1小時內趕到事故現場,確保事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目前,各供熱單位已經全員到崗到位,供熱系統已經建立了穩定運行的工況,實現居民家中室溫達標。
采暖季電網最大負荷預計增長8%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本市新增“煤改電”用戶約2萬戶,北京電網最大負荷預計同比增長8%,后續將細化落實各項供電服務保障舉措,全力確保首都地區電力可靠供應和百姓溫暖過冬。
據了解,北京地區今年新增“煤改電”用戶約2萬戶,主要分布在門頭溝、房山、懷柔、延慶等部分山區。為確保“煤改電”用戶溫暖過冬,該公司在全市范圍內設置“煤改電”搶修點,針對山區“煤改電”保障,制定“一線一案”“一村一案”;組織客戶經理在“煤改電”地區開展服務,24小時響應客戶訴求,通過供電所微中心、電力驛站等方式,與村、居委會等服務部門建立供暖保障多方聯動機制,并依托電力駐村經理、共產黨員服務隊等主動開展上門服務,全面滿足電采暖用戶用電需求。
此外,國網北京電力應急送電服務全天開通,市民可撥打24小時電力服務熱線95598或通過“網上國網”App、“國網北京電力”微信公眾號等,申請應急送電服務。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斌 解麗
現場
供熱管家入戶測溫 采集數據自動上傳
“您好,我們是北京熱力的,來給您家測測溫。”昨天上午10時,供熱管家段勇和李天一來到西城區新風街1號樓,對居民閆阿姨家的臥室進行入戶測溫。推開房門,一股熱氣撲面而來,閆阿姨家里暖意融融,她在家只穿了一件薄衫。“從11月7日開始,暖氣就熱乎起來了,我一開始夜里蓋的都是厚被,現在用薄被就可以了。”閆阿姨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腿腳不好,對天氣冷暖變化非常敏感,但今年,溫暖的室溫讓她在家只需穿著輕薄的衣物即可舒適過冬。
供熱管家段勇掏出測溫儀,開始對臥室溫度進行檢測。不一會兒工夫,測溫儀上的溫度數值就固定在21.9℃。李天一一邊在記錄表上記錄室溫,一邊叮囑閆阿姨:“供熱要是出現什么問題,您隨時聯系我們。”
除了人工入戶測溫外,北青報記者在閆阿姨家中還見到了能夠實時監測室溫的無線室溫采集器。據了解,采集器可以自動采集室溫數據,并上傳至市級平臺,便于供熱部門及時發現供熱問題,調節供熱運行,監督供熱質量。目前,全市已有5萬余棟居民樓安裝了約22萬個無線室溫采集裝置,可以實時監測供熱單位服務質量。
在新風街鍋爐房,兩臺燃氣熱水鍋爐發出嗡嗡的轟鳴聲,工作人員時刻關注著它們的運行情況。北京熱力西城分公司車公莊供熱服務中心副主任袁曉冬正在對分水器上的閥門進行啟閉檢查。“閥門一切正常。”檢查完畢后,他又手持嗅敏儀,開始對鍋爐房的燃氣管道進行檢測。看到儀器屏幕上的數字顯示為“0”,袁曉冬介紹說,這個儀器主要對燃氣管道是否存在泄漏情況進行檢測,如果沒有發生燃氣泄漏,儀器顯示屏上的數值就會顯示為“0”。這樣的檢查,每天都要進行4次。
今年,京能集團北京熱力針對極寒天氣、熱源管網事故等情況編制了5套應急保障方案,同時將供熱計劃細化到每半個小時一次。京能集團北京熱力生產調度與監控中心主任梁言凱介紹,當環境溫度突降時,每半小時的計劃就會實時進行調整,結合環境溫度計算出熱負荷需求,以及通過室溫采集的居民家中溫度,來及時調整供熱的量,既保證不超供,也保證不欠供,這樣讓居民家中始終有一個合適舒適的溫度。
市城市管理委提示,如果市民家中發生跑冒滴漏等現象,可直接撥打供熱單位服務電話報修,供熱單位將及時響應、上門維修,快速解決跑冒滴漏等問題。供熱單位也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建立了供熱訴求監測和聯動督辦機制,及時發現突出問題,解決市民急難愁盼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