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個大屏幕,就可以實時掌握城市供暖情況。今年,呼和浩特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運營,為首府供熱體系的迭代升級和城市智慧化管理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呼和浩特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總控室,一面長21米、寬7米的巨大屏幕上顯示著市城市燃熱集團所有供熱管網的實時生產運行情況。工作人員實時監控著運行參數,確保供暖運行正常。
呼和浩特市城市燃熱集團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工作人員苗永青向記者演示了呼和浩特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框架搭建及模塊功能。
記者在燃熱集團智慧供熱綜合管控平臺熱力分析界面看到,這里顯示的是各供熱區域的用戶室溫信息,大屏幕上以色斑圖方式呈現各個小區的平均室內溫度,按照圖例設定,若小區偏向綠色,則室溫偏低,通常室溫在18℃以下;若顯示黃色則表示最佳室溫在20℃左右;若顯示紅橙色表示該區域室溫在22℃以上。截至12月13日,市城市燃熱集團已將714284戶用戶的室溫數據上傳至燃熱集團智慧供熱綜合管控平臺。
該平臺是今年由市城市燃熱集團重點打造的“一城一網”“一網多源”的呼和浩特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通過大屏幕可以看到,截至12月13日,有12座主力熱源(長輸5座、調峰熱源7座)、1567座熱力站、123公里長輸管網,2013公里一次管網,153.16萬戶取暖用戶數據并入該服務平臺。苗永青表示,目前該平臺已經具備對全市供熱數據的收集、分析、展示、調度及對換熱站流量、溫度數據的實時回傳功能。
苗永青介紹,“市城市燃熱集團從2023年7月開始,在原有各子公司生產調度中心的基礎上,利用地理信息與數字化建設技術實施建設呼和浩特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一期工程,實現集團范圍內熱源、熱網、熱力站、熱用戶數據監測的全覆蓋。”
“燃熱集團智慧供熱綜合管控平臺一期工程主要包括生產運行和管理運營兩大板塊。生產運行板塊可以實時監測采暖季集團總體生產運行情況,包括供回水溫度、產熱量、熱負荷等,這些生產數據均實現實時監測、查詢、存儲。在管理運營板塊,可以實時查看集團各子公司、分公司、收費渠道的熱費收取情況。”苗永青介紹,在生產運行板塊的負荷監測界面,智慧供熱系統可根據未來7日天氣預報情況,及時預測集團各供熱區域未來的熱負荷走勢,運用智慧大腦數據庫指揮各供熱區域生產運行。據介紹,進入供暖季,呼和浩特市城市燃熱集團各熱源廠的生產情況以及各熱力站用水、用電、用熱的情況等全部實現實時上傳監測。通過點擊客服界面,可以看到燃熱集團智慧供熱綜合管控平臺與12345平臺無縫對接,可實時查看集團工單總量、投訴率、熱點工單等各項客服數據。智慧供熱系統結合室溫監測系統,主動分析集團所轄3000多個小區的投訴情況,對投訴率較高的小區,利用智能算法協同分析、數據聯動找到原因,及時派單給相應客服管家。
“下一步,以燃熱集團智慧供熱綜合管控平臺為基礎,在市住建局的統一安排下,將科林、晟泰等熱力公司的生產、室溫等數據統一接入燃熱集團智慧供熱綜合管控平臺。市住建局將以燃熱集團智慧供熱綜合管控平臺為基礎建設呼和浩特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苗永青說。
在新城區鳳凰新城小區一戶已安裝室溫采集器的居民家中,墻上的室溫采集器顯示溫度為24℃。在賽罕區東方科苑小區,馮女士家中暖烘烘的,室溫采集器顯示溫度為22.6℃。
呼和浩特市城發供熱公司三合村分公司副經理賈銀春告訴記者:“室溫采集器主要安裝在一棟樓的頂樓、底樓、邊戶及中戶位置。通過采集不同點位用戶室溫數據,我們可以進行綜合分析研判,適時調整,確保用戶家中的溫度。”
記者了解到,2024至2025供暖季,呼和浩特市已免費安裝5.12萬個室溫采集器,對系統末端、頂樓、邊戶等特殊用戶室內溫度進行有效監控,實現“哪里不熱”實時反饋、“哪里漏水”精準定位,全市熱源智慧調配。
據了解,下一步,燃熱集團智慧供熱綜合管控平臺二期工程將深化一期工程內容,陸續實現水力計算、模擬仿真、多熱源聯網、管網側漏、視頻監控等綜合管控功能,做到智能感知、分析決策,建立起生產運行和經營服務為一體的信息化、科學化、人性化智慧供熱綜合管控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