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凌晨1時,密云區煤改電售后運維調度中心接到首個報修電話 —— 溪翁莊鎮北白巖村因大風天氣突發停電,一場與時間賽跑的供暖保衛戰在寒夜中打響。區、鎮、村三級應急體系高效調度,村級站點維修人員五分鐘內到達現場,17名由區中心調配的維修人員半小時內完成集結到達現場,隨時為應急搶修做好準備。待恢復正常供電后,搶修隊伍逐戶進行搶修工作。至凌晨5時共實現53臺設備搶修、228條報修全處置,用“運維速度”守護了家家戶戶的溫暖。

這場成功的應急處置,源于密云區構建的“區、鎮、村”三級運維架構,即設置1個區級調度中心、13個鎮級服務站、113個村級服務點,與區供電局協同配合形成覆蓋全域的半小時服務網絡。通過物聯網遠程監控平臺對全區煤改電設備用戶實施“一戶一檔”管理,實現故障預警、遠程診斷、智能派單全流程數字化,將傳統被動報修轉變為"未訴先辦"主動服務模式。
“我們始終把群眾冷暖放在首位。”密云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穎介紹,在2月6日接到低溫預警后,他們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組織40支巡檢隊完成5327處設備隱患排查,發放3萬余張報修卡片。針對農村特殊群體,整合村級“筋斗云”服務隊等社會力量開展專項走訪,確保孤寡老人、殘障家庭等重點對象溫暖過冬。
面對設備老化帶來的維修難題,密云區試點建立“1+3+1”多元共擔服務模式。通過政府搭臺,引入銀行、保險和專業運維企業,推出1-4年延保服務。同步建立應急維修隊伍和備件儲備庫,確保極端天氣下2小時到場、4小時解決的響應標準。
據統計,供暖季以來,尤其在應對本輪寒潮過程中,在密云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區未發生一起因供暖導致的民生事故,真正實現了“氣溫下降,室溫不降”的承諾。未來,密云區將繼續優化完善供暖保障工作,通過持續優化智能監測系統、擴充應急隊伍規模、完善政企協同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