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政府圍繞供熱工作積極行動,通過提升熱源保障、優化管網布局、創新服務模式等舉措,全力提升供熱服務質量,確保居民溫暖過冬。
在焦作市,2024 年城區熱源供應能力顯著增加,新增供熱小區 153 個,惠及 3 萬余戶居民 。當地城管局積極協調,推動萬方電廠、華潤電廠等熱源企業提升供熱能力,完善應急預案并加強巡檢。同時,開建普濟路段熱源互聯互通管網工程,解決了南北片區供暖管網不互聯、熱源不互通的難題,形成 “一網多源、互聯互通、統籌調配” 的新格局。此外,完成 139 個老舊小區庭院管網供熱設施、105 個換熱站和 2×23 公里老舊管網的改造任務,為 5 萬多居民帶來溫暖。并搭建智慧供熱系統,推行供暖網格員責任制,建立涉暖網絡輿情信訪問題聯動機制,使 “12345” 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供暖類工單同比下降 45%,用戶滿意度達 98%。
呼和浩特市則大力推進 “溫暖工程”,投資 196 億元對熱源、熱網等進行全鏈條排查改造。以馨康花園小區為例,更換庭院管道、單元立管 7141 米及各類閥門 1135 臺,解決了往年 “跑冒滴漏” 和溫度不穩定問題。同時,對大唐托克托發電廠、金山熱電廠兩大長輸熱源 “挖潛擴能”,新增熱電聯產供熱能力 3800 萬平方米。還打造智慧供熱平臺,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全市供熱運行狀態,實現從被動投訴處置到主動預警服務的轉變 。
春節前夕,面對暴雪降溫預警,忻州市熱力有限公司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開展 “訪民問暖” 行動。16 個供熱客服席位和 3 支搶修隊伍 24 小時待命,236 座熱力站組織黨員職工入戶走訪。其調度指揮中心借助網絡化、信息化技術,實時監控熱力站數據,調整供熱參數,實現精準供熱。像健康小區在熱力站及時清洗濾網后,室溫明顯提升;花園街電業局宿舍經管網改造和新建多能互補站,徹底解決了多年來溫度偏低、受熱不均的問題 。
此外,為應對大風降溫,北京熱力提前安排市政熱網升溫蓄熱,調整熱力站供回水溫度和壓力。各級單位嚴格執行 24 小時帶班值班制度,增加供熱設備設施和管線巡查頻次,提前做好防凍措施。客戶服務中心增加人員,結合智能機器人保證 96069 熱線接聽率不低于 99%,加強訴求數據分析,及時跟蹤督辦升級工單,確保用戶訴求快速解決 。
鶴壁市城市管理局在寒潮期間建立日調度機制,從熱源、熱網、熱力站、熱用戶四端發力。各熱源單位提升熱源溫度,通過智慧供熱平臺精細調控。組織 232 名網格員走訪 1.5 萬余戶居民,維修室內問題 1800 余個。加大供熱管網巡檢力度,出動 336 人巡查閥門井 2300 余個,處理管網問題 100 余個。15 支搶險隊伍 300 余人備崗備勤,確保供熱平穩有序 。
各地政府在供熱保障工作上多點發力,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服務優化,從應急響應到技術創新,全方位提升供熱水平,切實將溫暖送到居民家中,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與滿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