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落實“十一五”節能目標、實施節能規劃的第一年。有關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為了節能效果的最大化和有效性,各有關部門從節能指導性政策、限制性法規、激勵性配套措施等多方面出發,逐步建立了成套的、體系化的節能促進機制,有效促進了節能工作的進展和深入,但促進我國家電能效水平的快速提升還需要從多方面下功夫。
制定激勵政策促進能效水平提升
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主任王若虹透露,從該中心2006年9月份開展的冰箱、空調能效標識大檢查結果來看,空調的整體能效水平正在提高,一級、二級產品在增多。但王若虹也表示,目前我國空調產品的能效水平與2009年即將修訂的《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規定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目前市場上的空調產品多以五級為主,這與冰箱平均一、二級的能效水平相差甚遠,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空調產品的能效水平總體上仍是不夠節能的。
王若虹指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技術不是問題,根本原因還在于成本。如提升空調能效水平,就必須增加空調換熱器的面積,增加銅、鋁等原材料的使用,必須將普通銅管換成內螺紋銅管,壓縮機也要換成高效能的,這些節能改造一般至少要將生產成本增加300元左右,而絕大多數的新增成本最終只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在發達國家,政府一般會推出多種激勵政策,以鼓勵企業生產及消費者選購的積極性。如西班牙政府正在實施一項推廣節能家電的計劃,為鼓勵公眾購買節能家電,該計劃規定購買一臺A級節能產品替代老產品,給予消費者一定的優惠,優惠幅度由各自治區確定,一般在75-80歐元之間,約相當于一臺家電價格的15%-20%,由政府補貼,替換下來的舊家電統一回收處理。此外,按照西班牙政府的新規定,新建住宅配備的家電都必須采用達到A級的節能產品,政府將為推廣節能家電計劃投入2億多歐元。在美國,政府也會通過財政激勵措施鼓勵廠家和用戶來實現更高的能源效率標準,購買“能源之星”節能認證的產品,可得到由公益基金提供的資金返還、減免有關消費稅等優惠。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源一室主任成建宏認為,能效標準作為一種限制性政策,有效地促進了能效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節能技術的應用,但家電能效水平越高,意味著其造價也越高,會限制低收入人群的購買力,所以如何采取相應的激勵政策,在緩解能源短缺、保護環境的同時兼顧不同的消費人群,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發展,是當前我國政府關注的熱點之一。而對于企業來講,財稅激勵政策的缺失是我國推進節能事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據透露,目前,促進資源節約已被納入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議事日程,國家正積極研究制訂符合現階段國情的激勵政策,并推行節能新機制,其中,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是我國當前主要的鼓勵性政策和節能產品推廣措施。2004年發布的《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和《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規定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采購活動時,優先采購節能產品,2006年擴大到中央二級預算單位和地市一級預算單位,2007年將全面實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也計劃在2007年中國名牌產品評價打分階段,對獲得節能產品認證的企業給予15分的獎勵,以激發其積極性,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有效擴大市場份額、引導消費。
完善監督機制確保“貼標”順利進行
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對冰箱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專項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山東、陜西、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13個省市42家企業生產的42種產品,產品抽樣合格率為83.3%。中國能效標識管理中心從2006年9月1日起,在全國市場重點抽查冰箱、空調的能效標識,合格率達到80%。
王若虹認為,“高效節能”一直是家電業的熱門話題,而能效標識制度將節能從口頭推向了制度化和法規化,同時也加快了高能耗產品退出市場的步伐。但王若虹認為:“對能效標識使用的監督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到位,有些空調雖然貼了能效標識,事實上卻根本達不到能效標準。”因此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才開展了抽查工作,主要是檢查是否有拿能效標識忽悠消費者的情況。
據了解,能效標識管理實施的是與國際接軌的備案制,備案時雖要求企業出具相關檢測報告,但檢測數據并不要求出于第三方檢測機構,具備檢測能力的企業可在企業實驗室進行檢測,因此,能效比其實是企業的自我聲明。這一制度雖然在減輕企業負擔方面具有優勢,但其最可能在信息符合性上出問題,不排除有些企業謊報的情況。
建立完善而強有力的監督體系是確保能效標識制度順利實施的關鍵。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采用制造商自我聲明的模式實施能效標識制度。為確保標識信息的準確性、樹立標識的權威性、創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各個國家和地區紛紛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監督體系,一般包括以下一種措施或幾種措施組合:要求制造商對產品進行測試;要求企業向特定機構注冊或報告產品的能效特性;建立數據庫,跟蹤能效信息并公之于眾;通過接受投訴,識別“高度質疑”的產品;建立制造商互相監督機制;設立由公共財政支持的國家檢查-測試項目;對實施效果進行定期評估等等。考慮到我國市場誠信體系尚處在完善階段和企業、行業的自律能力較弱,以及我國能效意識總體偏低的特點,加強能效標識備案核驗管理能力、培育新型社會監督機制,特別是強化政府對小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對保障能效標識順利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建宏認為,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督機制,可以從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章成本入手。一方面是通過相關國家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抽查、監督,也就是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節能管理部門、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各級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所轄區域內能源效率標識的使用實施進行監督檢查;另一方面是通過行業自律、企業間的互相監督來維護標識的真實性、權威性。
增加能效標識所涵蓋的產品數量
2005年3月1日,我國家用冰箱與空調能效標識制度開始實施。為了給市場一個過渡時間,國家相關部門準許2005年3月1日前已經進口、生產的無標識冰箱與空調銷售至2005年9月1日。隨后,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制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接收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標準也于2005年11月出臺,并于2006年3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在此基礎上,2006年還組織制定了燃氣熱水器、變頻空調、多聯式空調等產品的國家能效標準。現在,第二批能效標識目錄已經頒布,并已于2007年3月1日起實施,產品包括洗衣機、單元式空調機。
成建宏表示,能效標識所涵蓋的產品數量較少。截至目前,僅公布了兩批目錄,共計4類產品,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和國家節能工作的需要。為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將能效標識的產品范圍擴大到20余種,涵蓋家電、照明器具、工業設備等,在服務于消費者的同時,樹立企業的節能目標。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工作計劃,2007年將重點制定45項新的能效標準,同時要出臺節能工作迫切需要的、操作性強的一批標準,以滿足我國節能工作的要求。
王若虹介紹說,2006年8月成立的能效標識專家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在于為能效標識產品目錄提供建議,為具體產品能效標識實施規則的研究提供技術支持,提出能效標識相關宣傳監督建議,為解決因能效標識問題引起的糾紛提供技術支持。作為提高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平的有效措施,能效標識制度將在家電、電動機、汽車和建筑上擴大應用,而新品目錄開發將以品牌知名度高、企業實力強、誠信度高的產品為重點。
提高對高能效產品的認同指數
高能效產品一直因價格居高不下而曲高和寡,那么,高能效產品到底能讓消費者省多少錢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工程師彭妍妍為我們算了一筆賬:在居民生活用電的電價為每千瓦時0.5元、水價為每噸4元的情況下,以8公斤洗滌容量的波輪洗衣機為例,設定每周洗衣物2次,則一臺能效等級為一級的波輪洗衣機和能效等級為五級的波輪洗衣機相比,每年可以節水13.8噸,節電17.28千瓦時,可以節約電費8.64元,節約水費55.3元,總計節約63.94元。能效等級為一級的波輪洗衣機市場售價為1000多元,按使用10年計,和購買能效等級為五級的產品相比,通過節水、節電可以收回一半的購買成本。
再以單元式空調為例,一臺制冷量為2.25萬瓦的風冷式不接風管的單元式空調,能效等級為一級的產品,其功率消耗為9375瓦;能效等級為五級的產品,其功率消耗為7031瓦。按比較保守的每年使用800小時計算,每年可以節電1875.2千瓦時,如果按照居民生活用電的電價為每千瓦時0.5元計算,每年一臺單元式空調可以節約電費937.6元。實際上,只有部分家庭用戶使用較小功率的單元式空調,大部分單元式空調用戶還是餐館和商業店鋪,而按照商業用電的價格,則每年節約的電費還要多。一臺單元式空調的市場價格約為1.5萬元-1.8萬元,即使按居民生活用電的價格,10年也能收回一半以上的購買成本。
但專家指出,不少消費者為了追求時尚,用不了10年就會換掉本來還能夠使用的冰箱、空調,就算用足了10年,也等于一次性支付了這10年間需要付出的錢。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選購產品時會更關注價格。對此,王若虹認為,這種看法有失偏頗。不能只說因為能效等級高,產品的價格才高,因為企業無一例外地將高端產品做成了能效等級較高的產品。無論冰箱、空調還是洗衣機,高端產品和中、低端產品所使用的元器件、系統設計都是有很大差異的,這些投入不僅會提高產品的能效等級,還會影響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壽命等。同時,與能效等級沒有直接關系的諸多附加功能如空調的空氣凈化裝置、洗衣機的消毒殺菌功能等也往往被捆綁在了高端產品上。此外,企業在高端產品的外觀設計方面也會花更大的功夫,這些都是造成高能效產品市場價格高的原因。因此,消費者應對高能效產品的高價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此外,調查表明:有37.9%的被調查者表示關注中國能效標識;有39.1%的消費者表示通過查看能效標識或節能認證標志來辨別產品是否節能;超過50%的消費者表示會選購節能產品。這與澳大利亞等國消費者高達80%的認知率還有一定的差距。王若虹認為,這一問題的解決,一方面需要通過不斷的培訓和推廣活動來進行;另一方面,進一步樹立能效標識制度的權威性,使能效標識真正成為消費者購買產品時認可的鑒別指標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制定激勵政策促進能效水平提升
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主任王若虹透露,從該中心2006年9月份開展的冰箱、空調能效標識大檢查結果來看,空調的整體能效水平正在提高,一級、二級產品在增多。但王若虹也表示,目前我國空調產品的能效水平與2009年即將修訂的《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規定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目前市場上的空調產品多以五級為主,這與冰箱平均一、二級的能效水平相差甚遠,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空調產品的能效水平總體上仍是不夠節能的。
王若虹指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技術不是問題,根本原因還在于成本。如提升空調能效水平,就必須增加空調換熱器的面積,增加銅、鋁等原材料的使用,必須將普通銅管換成內螺紋銅管,壓縮機也要換成高效能的,這些節能改造一般至少要將生產成本增加300元左右,而絕大多數的新增成本最終只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在發達國家,政府一般會推出多種激勵政策,以鼓勵企業生產及消費者選購的積極性。如西班牙政府正在實施一項推廣節能家電的計劃,為鼓勵公眾購買節能家電,該計劃規定購買一臺A級節能產品替代老產品,給予消費者一定的優惠,優惠幅度由各自治區確定,一般在75-80歐元之間,約相當于一臺家電價格的15%-20%,由政府補貼,替換下來的舊家電統一回收處理。此外,按照西班牙政府的新規定,新建住宅配備的家電都必須采用達到A級的節能產品,政府將為推廣節能家電計劃投入2億多歐元。在美國,政府也會通過財政激勵措施鼓勵廠家和用戶來實現更高的能源效率標準,購買“能源之星”節能認證的產品,可得到由公益基金提供的資金返還、減免有關消費稅等優惠。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源一室主任成建宏認為,能效標準作為一種限制性政策,有效地促進了能效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節能技術的應用,但家電能效水平越高,意味著其造價也越高,會限制低收入人群的購買力,所以如何采取相應的激勵政策,在緩解能源短缺、保護環境的同時兼顧不同的消費人群,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發展,是當前我國政府關注的熱點之一。而對于企業來講,財稅激勵政策的缺失是我國推進節能事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據透露,目前,促進資源節約已被納入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議事日程,國家正積極研究制訂符合現階段國情的激勵政策,并推行節能新機制,其中,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是我國當前主要的鼓勵性政策和節能產品推廣措施。2004年發布的《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和《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規定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采購活動時,優先采購節能產品,2006年擴大到中央二級預算單位和地市一級預算單位,2007年將全面實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也計劃在2007年中國名牌產品評價打分階段,對獲得節能產品認證的企業給予15分的獎勵,以激發其積極性,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有效擴大市場份額、引導消費。
完善監督機制確保“貼標”順利進行
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對冰箱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專項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山東、陜西、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13個省市42家企業生產的42種產品,產品抽樣合格率為83.3%。中國能效標識管理中心從2006年9月1日起,在全國市場重點抽查冰箱、空調的能效標識,合格率達到80%。
王若虹認為,“高效節能”一直是家電業的熱門話題,而能效標識制度將節能從口頭推向了制度化和法規化,同時也加快了高能耗產品退出市場的步伐。但王若虹認為:“對能效標識使用的監督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到位,有些空調雖然貼了能效標識,事實上卻根本達不到能效標準。”因此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才開展了抽查工作,主要是檢查是否有拿能效標識忽悠消費者的情況。
據了解,能效標識管理實施的是與國際接軌的備案制,備案時雖要求企業出具相關檢測報告,但檢測數據并不要求出于第三方檢測機構,具備檢測能力的企業可在企業實驗室進行檢測,因此,能效比其實是企業的自我聲明。這一制度雖然在減輕企業負擔方面具有優勢,但其最可能在信息符合性上出問題,不排除有些企業謊報的情況。
建立完善而強有力的監督體系是確保能效標識制度順利實施的關鍵。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采用制造商自我聲明的模式實施能效標識制度。為確保標識信息的準確性、樹立標識的權威性、創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各個國家和地區紛紛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監督體系,一般包括以下一種措施或幾種措施組合:要求制造商對產品進行測試;要求企業向特定機構注冊或報告產品的能效特性;建立數據庫,跟蹤能效信息并公之于眾;通過接受投訴,識別“高度質疑”的產品;建立制造商互相監督機制;設立由公共財政支持的國家檢查-測試項目;對實施效果進行定期評估等等。考慮到我國市場誠信體系尚處在完善階段和企業、行業的自律能力較弱,以及我國能效意識總體偏低的特點,加強能效標識備案核驗管理能力、培育新型社會監督機制,特別是強化政府對小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對保障能效標識順利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建宏認為,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督機制,可以從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章成本入手。一方面是通過相關國家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抽查、監督,也就是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節能管理部門、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各級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所轄區域內能源效率標識的使用實施進行監督檢查;另一方面是通過行業自律、企業間的互相監督來維護標識的真實性、權威性。
增加能效標識所涵蓋的產品數量
2005年3月1日,我國家用冰箱與空調能效標識制度開始實施。為了給市場一個過渡時間,國家相關部門準許2005年3月1日前已經進口、生產的無標識冰箱與空調銷售至2005年9月1日。隨后,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制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接收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標準也于2005年11月出臺,并于2006年3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在此基礎上,2006年還組織制定了燃氣熱水器、變頻空調、多聯式空調等產品的國家能效標準。現在,第二批能效標識目錄已經頒布,并已于2007年3月1日起實施,產品包括洗衣機、單元式空調機。
成建宏表示,能效標識所涵蓋的產品數量較少。截至目前,僅公布了兩批目錄,共計4類產品,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和國家節能工作的需要。為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將能效標識的產品范圍擴大到20余種,涵蓋家電、照明器具、工業設備等,在服務于消費者的同時,樹立企業的節能目標。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工作計劃,2007年將重點制定45項新的能效標準,同時要出臺節能工作迫切需要的、操作性強的一批標準,以滿足我國節能工作的要求。
王若虹介紹說,2006年8月成立的能效標識專家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在于為能效標識產品目錄提供建議,為具體產品能效標識實施規則的研究提供技術支持,提出能效標識相關宣傳監督建議,為解決因能效標識問題引起的糾紛提供技術支持。作為提高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平的有效措施,能效標識制度將在家電、電動機、汽車和建筑上擴大應用,而新品目錄開發將以品牌知名度高、企業實力強、誠信度高的產品為重點。
提高對高能效產品的認同指數
高能效產品一直因價格居高不下而曲高和寡,那么,高能效產品到底能讓消費者省多少錢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工程師彭妍妍為我們算了一筆賬:在居民生活用電的電價為每千瓦時0.5元、水價為每噸4元的情況下,以8公斤洗滌容量的波輪洗衣機為例,設定每周洗衣物2次,則一臺能效等級為一級的波輪洗衣機和能效等級為五級的波輪洗衣機相比,每年可以節水13.8噸,節電17.28千瓦時,可以節約電費8.64元,節約水費55.3元,總計節約63.94元。能效等級為一級的波輪洗衣機市場售價為1000多元,按使用10年計,和購買能效等級為五級的產品相比,通過節水、節電可以收回一半的購買成本。
再以單元式空調為例,一臺制冷量為2.25萬瓦的風冷式不接風管的單元式空調,能效等級為一級的產品,其功率消耗為9375瓦;能效等級為五級的產品,其功率消耗為7031瓦。按比較保守的每年使用800小時計算,每年可以節電1875.2千瓦時,如果按照居民生活用電的電價為每千瓦時0.5元計算,每年一臺單元式空調可以節約電費937.6元。實際上,只有部分家庭用戶使用較小功率的單元式空調,大部分單元式空調用戶還是餐館和商業店鋪,而按照商業用電的價格,則每年節約的電費還要多。一臺單元式空調的市場價格約為1.5萬元-1.8萬元,即使按居民生活用電的價格,10年也能收回一半以上的購買成本。
但專家指出,不少消費者為了追求時尚,用不了10年就會換掉本來還能夠使用的冰箱、空調,就算用足了10年,也等于一次性支付了這10年間需要付出的錢。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選購產品時會更關注價格。對此,王若虹認為,這種看法有失偏頗。不能只說因為能效等級高,產品的價格才高,因為企業無一例外地將高端產品做成了能效等級較高的產品。無論冰箱、空調還是洗衣機,高端產品和中、低端產品所使用的元器件、系統設計都是有很大差異的,這些投入不僅會提高產品的能效等級,還會影響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壽命等。同時,與能效等級沒有直接關系的諸多附加功能如空調的空氣凈化裝置、洗衣機的消毒殺菌功能等也往往被捆綁在了高端產品上。此外,企業在高端產品的外觀設計方面也會花更大的功夫,這些都是造成高能效產品市場價格高的原因。因此,消費者應對高能效產品的高價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此外,調查表明:有37.9%的被調查者表示關注中國能效標識;有39.1%的消費者表示通過查看能效標識或節能認證標志來辨別產品是否節能;超過50%的消費者表示會選購節能產品。這與澳大利亞等國消費者高達80%的認知率還有一定的差距。王若虹認為,這一問題的解決,一方面需要通過不斷的培訓和推廣活動來進行;另一方面,進一步樹立能效標識制度的權威性,使能效標識真正成為消費者購買產品時認可的鑒別指標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