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榆中縣率先在全省開展供熱分戶計量試點工作,積極摸索經驗,攻堅破難,克服體制、資金短缺等不利因素,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供熱效率,改善居室環境舒適度,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逐步建立了適應全縣實際的供熱新體制和方式,進一步節約了資源,促進了節能降耗目標的實現,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4年,榆中縣被蘭州市列為供熱體制改革試點重點單位。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在省市業務部門的指導下,現已完成文化小區、玉園小區、北苑小區、華光苑小區、太白花園、前營堡新村1000余戶住宅樓和兩個公建單位(約15萬平方米)的供熱分戶計量改造,經過3個采暖期的運行,得到了廣大熱用戶的認可和歡迎,特別是在節能和收費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
榆中的分戶供暖試點,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針對傳統的串連式暖氣片的。供熱部門將這種暖氣片重新進行了改造。主要是在每個暖氣片上安裝一個機電一體閥門。由用戶自己調節控制,想用就打開,不用就關掉。同時,用網絡寬帶線將家庭供熱系統連接到供熱單位的網絡上,一個家庭使用多少熱量,完全可以動態地實時地反應到供熱站的電腦系統中。用戶用熱,可以是購買IC卡,只要交了錢,買了卡,插卡即用,不買卡,供熱站的電腦裝置自動切斷暖氣。
這種分戶改造的供熱,不交費的沒有暖氣,交了費的也不會受別人欠費的影響,不存在欠費的糾紛。而用多用少,完全由用戶自己調節,不存在被動使用,交冤枉錢的可能。
另一種情況,是對已經按照分戶供暖的要求,按一家一戶實行并聯式安裝暖氣片的用戶,則在每家門口樓梯的總控制閥門上安裝一個熱計量表,如同電表水表一樣,可以計算出戶用熱總量。室內的溫度,也是各房間單獨安裝控制閥門,由用戶自己調節。這些用戶也是買卡交費使用暖氣。同樣不存在欠費問題。
在實行了分戶供暖、分戶計量收費的情況下,榆中縣供熱站還對該縣整個供熱系統進行了改造。
對供熱站鍋爐安裝變頻,由原來的定流量變為現在的變流量。按照某些試點單位的情況,一旦有些人家關掉自家暖氣,自家節約了,但是總鍋爐還是按照同樣的供水量循環,供熱方面認為自己多供的熱量無人出錢,造成了損失。這是定流量的缺點。改成變流量后,變頻控制系統能夠相當準確地檢測到用戶用熱量的變化,根據這種變化,變頻系統自動調節流量,不再出現損失問題。
另外,他們還對供熱管網進行了改造,在每個小區每個單元樓口安裝全自動溫控閥,根據該單元用熱的多少來調節。如果該單元用戶回水溫度低于30攝氏度時,自動調節閥便加大,大量熱水進入;如果溫度高于70攝氏度時,自動閥門關閉,熱水調節到其他單元。
經過現代化、數字化的改造后,供熱部門對有關各方的信息掌握十分準確。用戶交了多少費用,用了多少熱量,任何一個時點上總閥進水的溫度和回水的溫度,任何一個單元樓的進水溫度和回水溫度,任何一個鍋爐的出水溫度和回水溫度,都可以通過電腦網絡,進行實時監控。有的用戶如果去上班而忘了關掉暖氣,可以給供熱站打電話要求關掉自家的暖氣,供熱站只須輕點鼠標即可關掉特定用戶家的暖氣。如果供熱站想知道具體的鍋爐出水和回水溫度,發一個短信,既可以從電腦上也可以從手機上查到相關的溫度信息。
據統計,在熱計量收費住戶中,表示認可和歡迎的用戶達到78%以上。住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主調節流量達到自己適合的溫度。在外出時可以調小或關閉閥門,達到節約的目的。
試點統計,節日期間有27%的用戶關閉了溫控閥門、42%的用戶調低了溫度或關小閥門,實現了住戶用熱的自我控制,用戶的行為節能意識增強,產生了較好的節能效果。
實施分戶計量改造項目,解決了既有建筑實施分戶熱計量改造的技術難題,對住戶的房屋結構不會造成大的影響,而且還解決了個別用戶不繳費而影響其他繳費用戶用熱的問題,維護了多數繳費用戶的利益,避免了因少數住戶長期只享受熱不繳費致使整個小區停暖現象的發生。在實行熱計量試點收費住戶中,用戶行為節能意識明顯增強,主動加裝了雙層窗戶,隨意打開窗戶的次數少了,熱損耗減少,熱效率提高。
實行熱計量用戶在滿足自身用熱需求前提下,計量收費比按面積收費降低20%左右,公建試點單位恩玲中學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實行熱計量收費比按面積收費下降了34%;合行大廈培訓中心下降了400%。使業主在明明白白消費的同時,節約了采暖費,保障了切身利益。
實施分戶計量后,在鍋爐房不擴容的情況下,可增加有效供熱面積20%以上,既節省了投資,對現有的設備進行了有效使用,又擴大了供熱面積。采用分戶計量收費管理系統,既減輕了收費難度,又提高了供熱部門的工作效率和收費效率,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收費人員),增強了供熱收費的透明度。形成了先交費后用熱,不交費就不能享受熱和交多少錢就用多少熱的按需供熱原則,強化了自覺繳費和節能意識。同時收費率逐年上升,為供熱部門在供熱前積累資金,確保供熱期的正常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