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西藏網訊
“我想有一個太陽能的門,當盲人走過的時候,它會自動打開和關閉”;“我想未來發明一種太陽能的樹,只要有陽光就可以生長、可以綠化環境”……在2014年“中國西藏發展(000752,股吧)論壇”上,西藏自治區能源研究示范中心主任吉靳剛在討論會上,給大家講述了來自西藏阿里地區小學生們的夢想。
在本屆論壇上,西藏的生態與環境保護這個議題備受關注。西藏,這塊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是全世界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之一,有著得天獨厚的太陽能資源優勢。在當今世界能源緊缺、氣候變暖的環境下,開發利用綠色清潔能源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在西藏,每當夜幕降臨,廣布在西藏廣袤土地上數不清的太陽能路燈與璀璨的星空相輝映,照亮雪域的夜空,也點亮人們的生活。


新能源利用模式是西藏發展必然選擇
太陽能資源作為綠色清潔能源在西藏地區的開發利用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極其深遠的意義,太陽能的充分應用不僅能夠減輕西藏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保護生態環境,有力地促進西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福百姓,而且能夠極大地保護歐亞大陸的生態和氣候,為全球生態和氣候的改善發揮獨特的作用,做出特殊的貢獻。
西藏的太陽能到底有多少?吉靳剛主任給我們做了一道算術題—根據多年監測數據統計,西藏太陽輻射總量折合標煤約3500-4000億噸/年。換句話說,2013年西藏太陽輻射能折算成標準煤,一年的總量相當于全國能源消費近100年。
“在西藏廣大的農牧區,人們的能源主要以畜糞、薪柴等生物質能為主,這類能源不僅產值率低,而且對于西藏的生態環境也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改變落后的能源利用模式,發展以太陽能為代表的綠色、低碳、節能的新能源利用模式是我們必然的選擇。”吉靳剛說。


陽光“沐浴”下的高原生機勃勃
現在,西藏的太陽能資源已被廣泛應用在照明、通訊、廣播電視、提水灌溉、取暖等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使用和駕馭光能的技術日趨精進和多樣化。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等已深入到千家萬戶,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且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
吉靳剛介紹:“截至目前,國家累計投入資金超過40億元,在西藏實施了總裝機容量達到180兆瓦的光伏項目,直接或間接解決了無電或缺電地區60萬以上人口的用電問題。目前西藏推廣了40多萬臺太陽灶,根據測算,一臺截光面積為1.6平方米的太陽灶,一年使用280天,每天使用6小時所產生的熱量。就是說,一臺太陽灶一年可使一戶農牧民少用牛羊糞2.26噸或薪柴2.14噸,年節約燃料開支約800元,年近800平方米草原免遭破壞,將原先使用的蓄糞還田、還草,相當于150公斤尿素的肥力。”
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部委和自治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西藏又先后實施了“陽光計劃”、“科學之光計劃”、“阿里光電計劃”、“西部省區無電鄉通電工程”、“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項目”、“金太陽工程”等一批具有較高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太陽能推廣示范工程。
太陽能的開發,不僅幫廣大農牧區群眾用上電燈,聽上音響,看上電視,更使日光溫室技術得以應用推廣,使得城鎮一年四季都有一些時令新鮮蔬菜和水果,而不再像以前要從內地靠汽運或空運,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
此外,太陽能資源還廣泛應用于其它領域。目前在西藏,手機信號覆蓋面越來越廣,中國移動已在西藏建成全球通信領域最大的太陽能基站群,中國移動在西藏的1000多個基站中,太陽能基站占總數的78.79%。即使在世界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的珠穆朗瑪峰地區,西藏移動也通過在海拔5200米、5820米和6500米區域建設太陽能移動基站,以及沿途的網絡工程,實現了珠峰登山路線移動信號的全程網絡覆蓋。給登山者及游客帶來便利和生命保障。西藏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已日益向產業化道路邁進,“馭光之法”隨著科技的進步也越來越深入人民的生活,高原人民在“陽光”的沐浴下正邁向新的希望。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都可以用上太陽能的手機、電腦,可以開上太陽能充電的汽車,可以用上更多綠色環保的太陽能產品,利用西藏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建設低排放、低能耗的區域,從根本上解決農牧民群眾用電難問題。這是西藏新能源從業者的時代責任和重大使命,也是我們工作不竭的動力源(600405,股吧)泉,更是我們不懈的幸福追求。”吉靳剛無限憧憬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