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轉換,感冒高發,但是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都是風寒感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居室內已經開始陸續供暖,“干”與“熱”同時來襲,不少人可能會因此出現風熱感冒,表現為發熱重、有汗惡風、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等。刻下時節,冷熱更替,寒暖不定,晝夜溫差大,再加上干燥天氣,使肺失清素,宣降失司,容易導致風熱感冒。
清熱解表,不可胡亂服用清熱敗火類藥物,有些藥物藥性偏涼,如果脾胃功能較差、體質虛弱的老人隨意服用,可能會導致胃痛、嘔吐或腹瀉。另外,不少“敗火藥”含牛黃、黃芩等性寒、味苦的中藥成分,主治因火熱內盛導致的口燥咽干等疾病。
室內供暖后,應做好加濕工作,同時要多飲水,可以喝蘿卜湯或梨湯。在不少情況下,風熱感冒的起因是便秘。中醫認為,肺和大腸相表里,排便不暢,大腸影響肺就出現感冒癥狀。感冒重在預防,每天晨起后,適當慢跑一刻鐘,做早操,增加機體免疫力。平常還應適時打開窗戶,呼吸室外新鮮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俗話講春捂秋凍,要注意保暖,但不要太過,太過反而容易熱傷風,風熱感冒。據《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