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諾 造福于民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城區集中供熱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內容,是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一項涉及廣大市民百姓切身利益的公益事業。市委、市政府以執政為民的政策導向,審時度勢,果斷決策,于2013年開始啟動城區南部集中供熱工程,并列入當年政府承諾為市民辦的十大實事之一。
供熱建設伊始就是全市上下關注的焦點,工程寄予了市委、市政府務重實干、為民謀利的莊嚴承諾,牽動著城區十幾萬普通市民百姓的心弦。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到熱源廠施工現場調研、督查、察看供熱建設情況,并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市人大常委會也積極促進,于同年4月份作出關于加快朝陽城區集中供熱設施建設的決定,要求按照“節能、環保、高效”的原則,不失時機地啟動城區集中供熱設施建設,加快城區集中供熱進程,并通過領導視察、執法檢查等活動,督促和推動工作。
傾注著指揮建設者們的心血汗水,經兩年來的分期建設,到今年10月31日正式開栓供暖后,城區南部達到集中供熱面積約1400萬平方米。黨的關懷、政府的承諾、建設者的艱辛和付出,正化為冬天的溫暖,隨著一條條暖氣管道送往千家萬戶。而且拆除小鍋爐,實行集中供熱,直接起到了減少排污,還凈藍天的作用,市區大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人們直觀就能發現,集中供熱后,冬季取暖鍋爐周圍的煙塵污染不見了。
百計千方 攻堅克難
在今年城區南部全覆蓋如期集中供暖開栓那一刻,市領導竟不禁言語哽咽。城區集中供熱工作啟動以來,運作難度之大超出想象。時間緊,任務重,熱源整合難度大。熱源整合工作復雜敏感,牽涉到現有的供暖企業、開發企業等多方利益,平衡起來十分困難。
2013年為了實現當年施工、當年并網、平穩運行的工作目標,市政府于4月1日成立以于言良市長為組長的朝陽市城市集中供熱改造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有綜合組、保障組、協調組、工程組、熱網建設組、熱源整合組和宣傳組,為城區集中供暖改造工作的有序快速推進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建立了現場辦公和周例會制度。于言良市長十分重視集中供熱改造工程,多次聽取工程情況匯報,現場調研和召開現場辦公會達10余次,及時協調解決了項目推進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從2013年6月份起,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周例會制度,隨時研究解決工程遇到的問題,并形成會議紀要,很好地推動了工作。至供暖前,累計召開周例會16次。
作為項目實施具體管理部門,市供暖辦更是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整個部門18名工作人員全年沒有假日,晚上十二時開會總結前半夜工作、部署后半夜工作,調試設備人員連續幾天敖紅雙眼,施工人員每天勞動十五個小時以上以致暈倒工地……熱源整合、資產評估、辦理工程前期手續、工程設計等等,尤其是熱源整合工作,涉及到國有供暖企業、社會供暖企業及私有自供小鍋爐房。盡管許多供暖私營業主能從大局出發,同意并網,并在沒有拿到政府賠償金的情況下拆除鍋爐及設備,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供暖改造。所以供暖辦人員要挨家挨戶做工作,一次不成就再去,每個企業至少去了5次。管網評估工作更是復雜和異常繁重,因產品價格不同,閥門井要一個一個地核實,以致集中供暖啟動后,帶動了朝陽史上超常量的評估業務。工作人員不但要白加黑、5加2的工作,還要應對阻撓、打架等干擾。整個熱源整合工作可謂是挖空心思、殫精竭慮,還加上苦口婆心、磕頭作揖……要打破幾十年形成的利益格局,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集中供熱,無異于一場革命。
今年作為城區集中供熱工程全面推進的一年,改造工程量幾乎是去年的一倍,熱源整合涉及的供暖企業數量眾多、產權形式不同、情況復雜,市供暖辦根據市政府關于實施城區南部集中供熱改造工程的工作部署,基于去年工作經驗,凡事提早謀劃,統籌安排、全力推進。年初就開始著手調查摸底,制訂分散燃煤熱源整合方案等多項措施,保障集中供熱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自8月20日開始,利用70天時間在城區南部打起了一場管路鋪設、拆改鍋爐建設換熱站、購進設備及安裝等系列保障供暖的攻堅戰。
室溫升高 投訴下降
集中供暖帶來了供熱質量的明顯提高,城區居民普遍過上了溫暖的冬季。城南集中供熱改造一期工程于2013年7月24日開工,據不完全統計,累計完成主管網敷設33.099公里、二級網改造30.6萬平方米、建設改造換熱站32座、整合11家企業12座熱源。2013年11月1日,在采暖期到來時,城南集中供熱改造一期工程正式投入運行,并網面積達540萬平方米,系統運行平穩,供暖質量較往年大幅提高,7萬余戶居民受益。 (下轉第二版)
盡管去年只占很小比例的市區居民享受到了高質量的大熱源集中供熱,但群眾在取暖上問題上的滿意度還是有了明顯提高,這從各類投訴情況較往年均有大幅度下降的數字上足以說明。2013年至2014年這個取暖期,共有網上投訴951個(民心網投訴139個、政府網投訴812個),與上個取暖期比總量下降20%;電話投訴1574個,總量下降40%以上。
今年改造工程8月下旬開始施工,采取倒排工期的方法,在不足70天的時間里新建一級管網28公里,新建換熱站66座,改造二、三級供熱管網32.6公里、整合53家供暖企業60座鍋爐房,集中供熱面積達860萬平方米,工程總投資5.3億元,9萬余戶居民受益。到目前城區南部實現14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覆蓋,讓16萬戶居民有了溫暖過冬的保證。據供暖部門統計,分散熱源供暖時,由于鍋爐是間歇性運行,溫度時高時低不穩定,平均室溫在18至19度;集中供暖是恒溫,平均溫度達到21至22度。由于集中供暖是新事物,涉及環節較多,在供暖初期,受調試管網、設備影響,還有供熱企業二級網維護跟不上,二、三級網絡陳舊堵塞,山墻、頂樓保溫差,居民供暖設施使用知識缺乏等原因,也出現個別反映溫度不夠的問題,隨著問題的逐步解決,目前一次管網運行平穩,熱網平衡狀況良好,所有投運換熱站全部啟動,運行平穩正常。
規范管理 未來可期
與分散熱源供暖相比,集中供熱后,遠傳設備的指揮平臺提高了政府部門的有效管理。為強化對各供暖企業的監管,提高供暖質量,市供暖辦嚴格落實12項供暖保障措施:一是繼續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市民投訴渠道暢通;二是繼續實行專人專管制度;三是繼續實行定期、不定期巡檢制度;四是繼續實行供暖聯絡員制度;五是繼續實行供暖公示制度;六是建立供暖企業誠信體系;七是熱源整合與供暖質量掛鉤;八是建立重點區域約談制度;九是建立臨時接管制度;十是繼續實行聯合執法制度;十一是繼續完善供熱考核工作制度;十二是繼續加強執法部門的聯合執法檢查。同時供暖辦不斷深入供暖企業和廣大群眾,認真了解情況,傾聽群眾意見,幫助供暖企業解決問題,提高供暖質量。供暖辦2013-2014采暖期共對市區供暖企業及鍋爐房進行了502次檢查,夜查10次,入戶測溫496余次,嚴格監控企業的鍋爐運行情況,對出現的故障,監督企業及時維修,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設備的運行。
為了使涉及千家萬戶的供暖工作進一步利民造福百姓,在保障城南供暖質量的基礎上,政府也在積極推進保證城區北部集中供熱的國電電力新建熱電項目。項目在2010年已完成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三大主機和啟動鍋爐招標工作,簽訂技術協議和合同。2011年完成了初步設計第一次設計聯絡會和初設巖土勘測工作。2013年9月30日,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核準批復。 2014年2月13日,由電力規劃總院組織完成了初步設計外部審查工作,正在開展征地工作,項目配套工程也在同步推進,包括鐵路專用線工程、主水源供應工程、配套熱網工程等,爭取早日實現集中供熱。全市集中供熱網絡的形成,將為所有城區居民帶來溫暖的冬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