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符合規范的堆煤場和堆渣場 |
近日,為進一步做好冬季的治污降霾工作,摸清冬季采暖期間集中供熱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設施建設運行現狀,省環保廳組織人員采取抽取企業煤樣、現場檢查等方式對西安、咸陽兩市城區31個城市集中供熱站環保制度執行和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了檢查。結果表明:城區供熱站存在污染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污染物超標排放等諸多環境問題,是導致冬季空氣質量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A 西安供熱站煤耗量超全市三成
據了解,西安(含臨潼、高陵)、咸陽城區共有城市集中供熱站31家(不含灞橋電廠、戶縣二電廠),建設有鍋爐128臺,含燃煤鍋爐124臺,燃氣鍋爐4臺,總蒸發量10900蒸噸,其中燃煤鍋爐總蒸發量10500蒸噸;建設的124臺燃煤鍋爐中20噸(含20噸)以下的有17臺;采暖季設計耗煤量260.9萬噸,2013年度采暖季耗煤量168.7萬噸,2014年預測耗煤量160.7萬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預測排放量分別為2698.27噸,5949.69噸,418.79噸。124臺燃煤鍋爐中有118臺鍋爐配套建有脫硫設施,47臺鍋爐配套建有脫硝設施。總供熱面積12840.8萬平方米,涉及人口620.85萬人,31家集中供熱企業中有26家為國有企業。
據測算,31家企業一個采暖季的煤耗量達160.7萬噸。西安市26家企業(不計算灞橋電廠、戶縣二電廠、西郊熱電廠)一個采暖季的煤耗量為126.1萬噸,相當于灞橋電廠一年煤炭用量的60%以上,按西安市煤炭年消費總量近1000萬噸數量計算,在供暖季,供熱企業煤炭使用量至少占到當季西安市煤炭使用總量的36.5%。其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按排污經驗系數推算,分別達到2439.31噸,5378.68噸,330.32噸。分別占西安市采暖季大氣污染總排放量的9.3%,20.8%,7.8%。
B 四大問題加重霧霾天
調查發現,這些城區供熱站環保制度執行和環境管理方面存在四大問題:
環保設施普遍運行不正常。多數企業自然停產期間,環保設施保養不到位,投運時環保設施故障頻繁,不能保證運行。檢查發現有8家企業存在設施停運現象。有24家企業針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難以肉眼發現的特點,存在不正常運行脫硫和脫硝系統,或不按照污染防治設施運行規范要求亂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的問題。還有18家企業將環保設施運行部分參數未接入中控系統,致使執法人員難以檢查污染防治設施歷史運行情況。
污染物在線監控多數成擺設。在線監控數據只有通過有效性審核,才能作為環保管理、執法依據。31家供熱企業中,在線監控系統在檢查期間通過環保部門有效性審核,并核發綠標的僅有3家。由于在線監控未通過有效性審核,在線監控設備運行不正常情況極為普遍,31家供熱企業有21家企業存在在線監控設施運行不正常,監測數據不能作為環保執法和管理的依據,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環保制度落實不到位,燃煤煤質不達標。調查發現31家供熱企業中全部沒有排污許可證。3家企業沒有經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20家企業長期試生產不經環保驗收。此外,檢查中還發現有2家企業燃煤中硫份和灰分不達標,有8家企業燃煤中灰分不達標。
環保設施建設滯后。部分企業脫硝設施、皮帶轉運站除塵設施以及原煤和廢渣堆存設施尚未建設或建設不到位。
C 三大掣肘亟待破解
省環保執法局執法監督處副處長冀武介紹說,供熱企業是民生項目,涉及千家萬戶,但在企業建設過程中,面對供熱的急切需求,環保部門不得不批準其先進行試運行,在嚴格執法方面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當前供熱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緣于三個方面。
熱電聯產進展緩慢。以西安市為例,城市東部有灞橋電廠,北部有大唐渭河電廠和陜西渭河電廠,西部有西郊熱電廠,這些電廠發完電后,余熱需要送往冷卻系統,進行降溫后,才可以繼續用作發電。這部分余熱在電力企業中是無用的廢物,但用于供熱,卻是有效資源。有資料表明,電廠供熱每吉焦煤耗在45千克,而供熱站供熱每吉焦煤耗在57千克左右,較電廠供熱煤耗多了27%,急需進一步擴大熱電聯產。目前西安北部的大唐渭河電廠和陜西渭河電廠供熱范圍已可延伸到北門附近,東部的灞橋電廠已可延伸到朝陽門附近。西安市城北供熱公司已經開始利用大唐渭河電廠和陜西渭河電廠余熱作為主要熱源,不僅大幅減少用煤量和污染排放,并且還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企業只重視經營,不重視環保。受企業運行效益、環保設備更新、環保標準加嚴等因素,供熱企業多數對環保的要求制度不加重視,有些甚至借著企業是民生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看準了環保部門難以強制實施措施,出現對環保手續辦理久拖不辦,環保設施自行停運,對抗環保執法等情況。
環保部門監管介入滯后。供熱企業一年中僅在供熱季才開始生產,按照法律規定,環保部門對企業排污的監管也只能在供熱季才開始。而供熱企業也沒有將環保設施的運行維護放在與鍋爐等主體設施同樣重要的位置,環保設施故障頻繁或不按規范運行環保設施,致使已建設施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供熱企業環保制度執行不到位,污染排放不達標,雖然不能強制停產,但企業不應該因此降低環境排放和環境管理標準。對于本次調查發現的問題,省環保廳在媒體進行公布,讓廣大群眾監督,并責成屬地環保部門監督整改到位。”冀武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