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奇工作的十多年時間里,見證了望江大酒店從鍋爐供熱到污水供熱的全過程。雖然他并不十分清楚這污水到底是怎么“變廢為寶”的,但他親眼看到,從室外接進來的污水在管子里轉幾圈后,居然把供熱管道弄熱乎了。
從污水中取熱供暖,要從哈工大研發的一項設備談起。
污水中的熱從哪來?
水溫高
全年變化幅度小
污水,自古就被認為“不可用之水”。多少年來,流淌在城市地下排污管道中的大量生產、生活污水,在經過處理后,統統排向江河湖泊。污水再利用,讓污水變成清潔能源,是世界各國市政工程研究人員共同的課題。
把城市污水中的熱提取出來,取代電、煤、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用于城市供暖、制冷——這個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的工程耗費了市政工程專家近半個世紀的時間。
直到2003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科研團隊設計的“污水源熱泵系統”成功應用在哈爾濱望江賓館供熱項目,污水供熱的理想終于照進現實。
那一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孫德興正在研究“水源熱泵項目”。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位于松花江邊的哈爾濱望江賓館要改造供暖系統。這一消息讓孫德興異常興奮,因為他知道,在公路大橋附近有一處大的污水干渠。“污水+熱泵”滿足了污水取熱的一切要素。于是,他馬上與賓館負責人取得聯系,全國第一個污水供熱示范項目由此揭開序幕。
孫德興說,城市污水全年水溫變化幅度小,夏季污水水溫一般為20℃-28℃,即便是在零下30℃的高寒地區冬季水溫也一般保持在9℃-14℃之間,它比江河湖泊中的水熱量高,也不會造成浪費,而且再利用不會對環境造成再次污染,幾乎達到零排放。
污水供熱啥原理?
給城市安個“冰箱壓縮機”
污水是如何通過熱泵實現制冷、供暖的呢?孫德興說:“熱泵是一種將低溫熱源的熱能泵入高溫熱源的裝置,其工作原理與冰箱壓縮式制冷機一致。”
具體來說,溫度較高的污水(10攝氏度左右)流經蒸發器時,將熱量傳遞給蒸發器內的低壓液體制冷劑,污水自身溫度降低,制冷劑蒸發成氣體,并流向壓縮機,壓縮機將氣體制冷劑壓縮成高壓氣體并輸送到保溫水箱里的冷凝器,高壓氣體在冷凝器中凝結成液體,并把相變潛熱傳遞給水箱里的水,進而使供熱管道內水源溫度上升,凝結的液體制冷劑經節流閥減壓后再流回蒸發器與污水換熱,這樣周而復始,實現供暖功能。
實際上,水源熱泵原理存在已經上百年,但真正把它應用于實踐的卻沒有幾個,孫德興說。
北歐、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曾使用污水實現供熱、空調工程,但這類工程都是在走先水處理、后供熱的傳統路子,在系統中設有兩個水處理用的水池,還有機械式的篩濾裝置。“水處理的成本要遠遠地高于所能獲得熱能的價值,再說在城區建筑附近設置污水池也不可行。這就決定了這類系統沒有推廣價值。”孫德興說。因此,類似的工程沒有鋪開就“胎死腹中”。
污水利用很巧妙:
循環不處理
“原湯化原食”
在孫德興看來,污水再利用最經濟的方法就是不對污水進行任何處理而加以利用。但問題是,城市污水中存在的大量污物諸如爛菜葉、泥沙、糞便以及塑料片、紗布條、頭發絲等,足以在幾分鐘內把傳統過濾面設備堵死。新的水處理設備必須承擔300公斤/小時以上的污雜物排放量才能符合設備要求。
經過反復試驗,孫德興及其學生研發的“城市污水冷熱源裝置”,其裝置內置過濾網,可將污水中大塊污物阻隔,將相對清潔的污水接入系統供熱,提取熱量后,又可將污水反沖回污水系統,帶走被阻隔的大塊污物,即“原湯化原食”。這種本身對污水不做任何處理的污水處理之道節省了大量處理成本。
2003年10月,趕在當年供暖季之前,第一臺污水防阻機制成,11月正式投入望江賓館供暖系統試運行。從那天起,100噸/小時的污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污水熱泵系統,循環利用過后,又原路排出,12年來從未間斷。這個建筑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的酒店成為在全球范圍內第一個成功使用原生污水的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