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房屋熱能耗損,節能改造面積翻番
今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實施燃煤鍋爐廢氣污染治理項目40個,全面推廣新建建筑非煤化供熱,實施建筑節能改造350萬平方米,力爭市區空氣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5%左右。
“節能減排仍然是今年工作的主題,能源集團加快推進傳統能源的升級利用和替代,實施鍋爐煙氣余熱利用、‘汽改水’、‘汽改氣’及自控改造等節能技改項目,同時計劃投資9000萬元,實施鍋爐設施脫硫、脫硝、除塵升級改造,切實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供熱質量。”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能源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杜秀君說,去年能源集團投資2.6億元,對51臺鍋爐進行了環保升級改造,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硫5840噸/年、氮氧化物5880噸/年。
“對于老城區來說,沒有保溫層的老舊建筑在集中供熱期間,熱能損耗非常大,因此去年能源集團對90萬平方米的老城區建筑進行了節能改造,全市完成老城區建筑節能改造150萬平方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建筑節能改造面積提高到350萬平方米,比去年全年完成的還要多一倍。”杜秀君說。
門口守著氣源,天然氣應用要推廣
根據國家《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提至7.5%,而處于天然氣管網末端的青島因存在天然氣資源不足的問題,所使用的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不足2%。
2014年11月14日,隨著首艘“科羅尼斯”輪正式向碼頭罐內輸氣,建在青島“家”門口的華北最大氣站—董家口港區山東液化天然氣(LNG)項目一期進入試運行階段,預計2016年投產。等到2018年該項目的三期工程全部投用后,青島將徹底解決氣荒。
“現在我們正與負責該項目運營的中石化對接,爭取今年確定固定合作關系,保證青島地區的天然氣供應安全。”杜秀君說,除了現在已經廣泛應用于天然氣公交的壓縮天然氣(CNG)外,今后隨著LNG氣源的充足,能源集團將在已有居民用氣、工業用氣等基礎上,向物流貨車、游艇、漁船等柴油消耗類產業推行。同時,在藍色硅谷核心區、交通商務區、西海岸經濟新區及膠東國際機場周邊等新建規劃區域,優先大力發展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冷熱聯供綜合利用供能項目,建成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域。
成本高一倍,天然氣供熱難推行
“相比污染環境的燃煤式供熱以及應用成本更高的新能源供熱,在解決了氣源的基礎上,推行天然氣供熱是最理想的環保供熱方式。但是由于天然氣的價格比煤炭高,在居民供熱費不提高的情況下,無法實現天然氣居民集中供熱。”杜秀君說,如果使用天然氣供熱,成本至少要提高一倍。據悉,目前實行“汽改氣”改造的主要還是一些常年需要熱源的工業用戶,通過改天然氣供熱減少夏季的能耗損失。
按照2015年發展規劃,青島能源集團今年加大“汽改氣”及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配套建設與供應服務,計劃新增燃氣用戶5.5萬戶;加快推進燃氣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網優化,計劃新建燃氣管網50公里計劃建成天然氣汽車(船用)加氣站兩座。
新能源供熱再創新,擬用“地鐵源”
如今,隨著萊陽路空氣源供熱、金源熱力太陽能供熱、前海馨苑小區污水源供熱項目、藍海新港城污水源熱泵項目、福天麓湖地源熱泵項目、八大關移動蓄熱空氣源熱泵聯合供熱項目等清潔能源供熱項目的投用,新能源供熱已然被人們接受和熟知,在《青島市加快清潔能源供熱發展的若干政策》等利好政策推動下,新能源供熱推廣逐步走入“快車道”。據統計,去年全市新增的9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中,清潔能源新增供熱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占全市新增供熱面積總量的22.2%。
在已試點應用太陽能、污水源、地源、空氣源等清潔能源供熱基礎上,今年青島能源集團將創新試點應用海水源熱泵供熱,同時探索應用“地鐵源”供熱。“以土壤溫度為主要熱源的地源熱泵會隨著‘索取’時間的增長而降低供熱能力,如此一來,只能耗費電能來加熱達到標準溫度,而地鐵隧道在將來通車后,內部會持續保持一定的溫度,如果能在地面至地鐵隧道之間設置一些取熱器,就能有效利用隧道內的溫度給管網水加溫,從而減少耗能。目前,我們正與研究院商量該方法是否可行。”杜秀君說,去年青島能源集團新增清潔能源供熱區域面積約140萬平方米,今年再增清潔能源供熱面積不低于80萬平方米。
抬高熱企門檻,規范供熱市場
“這次我帶來的建議是有關新能源綜合利用發展的,重點就是呼吁政府在允許新的供熱企業進入市場時,要考慮供熱市場的管理與可持續發展。”杜秀君說,他在調研中了解到,青島市場上存在著一些民營企業在利益驅使下一窩蜂扎堆進入供熱市場,可在經營過程中,由于管理、服務等一系列措施不規范,導致集中供暖溫度不達標,用戶反映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久而久之,百姓意見逐年增多。
杜秀君稱,有個別民營供熱企業在出現問題后非但不采取積極的處理措施,反而置之不理,甚至想通過直接撤出供熱市場的方式擺脫問題。“這些企業已經負責了一定區域的百姓供熱,一旦突然撤出,百姓供熱就會受到影響,因此為了不影響居民正常供熱,一般都是由市內主要的熱企單位兜底接管。”杜秀君說,為了避免此類問題出現,他建議政府能夠控制供熱市場準入門檻,以骨干熱企、國營熱企為主要營運方,使整個青島供熱市場更加規范、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