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20時40分左右,天山區幸福路路口兩條地下供熱管網發生泄漏,大量熱水涌出,彌漫的水霧導致該路段交通不暢近兩個小時。
新疆新聞在線網3月9日消息:(記者古麗米娜·依力哈木)3月6日20時40分左右,天山區幸福路路口兩條地下供熱管網發生泄漏,大量熱水涌出,彌漫的水霧導致該路段交通不暢近兩個小時。
21時20分,記者趕到現場時看到,地面依然源源不斷地涌著熱水,水霧籠罩了近百米的街道,令人有些透不過氣,車流排出一公里。過往車輛和行人前行時,也都格外小心。水霧中,手持閃光棒疏導交通的民警若隱若現。他們不停地向每一位駕駛員喊道:“放心踩油門走!前面好的呢!”
天山區交警大隊東環路中隊中隊長鄒雪告訴記者,20時40分左右,他和同事接到報警。10分鐘后,8位民警分別驅車趕往幸福路路口、人民路路口、南門轉盤以及建國路路口開始疏導任務。
“我們趕到時,水霧中車、人混在一起,現場比較混亂。”鄒雪說,為了緩解路面擁堵的情況,他們將小車分流至機動車道旁的人行道上通行,公交車和大車則從機動車道左側通行。車道右側被封鎖等待熱力部門維修。
天山區幸福路片區管委會的10名工作人員隨后趕到現場,協助民警分散人群。
事故現場,灼人的水霧不斷從地面騰起,記者穿著皮靴走進其中都覺得燙腳。而鄒雪和同事周伙裕,盡管多次被其熏得睜不開,卻依然堅持守在其中想要盡快恢復通行秩序。
22時許,道路通行秩序逐漸恢復,已經啟動應急預案的供熱管理部門及市熱力總公司維修人員趕到了現場。在關閉供熱管道總閥之后,搶修人員打開井蓋開始對管道進行勘查,組織排水和查找泄漏點。
23時,工人用藍色隔離墻封鎖了現場,開始進行搶修。
隨后,記者來到事發路口右側天福花園小區6樓602的住戶家中,客廳的暖氣包已經沒有了溫度。據了解,從人民路路口至東環路路段一千余戶居民家中的供暖因此受到了影響。
市熱力總公司用戶中心副主任馬云表示,此次泄漏是供熱管網伸縮器松動所致,空中騰起的水霧則是因為熱水接觸冰冷的地表而形成。經過近14個小時的搶修,事發路段已于7日15時恢復供暖。
講述
水霧大,坐在車里看不到車頭
6日晚上,記者在現場看到,市民裘女士抱起7歲的兒子,從熱水上方大步跨過。她身后繚繞水霧中,半隱半現著已經連續工作近3個小時的天山區交警大隊民警周伙裕。
“我晚上8點半下班,開車駛向人民路的時候還好好的。可剛從躍進街橋上調頭下來,就看到了堵在橋下的車流。”以為發生了突發事故,周伙裕立即熄火下車,順著車流返回先前執勤的幸福路路口。
周伙裕說,熱水外流了一個多小時。他剛走到橋下的3路車站,就看到了騰在空中的白色水霧。地面的熱水可漫過他的皮靴腳面,約有4厘米高。周伙裕隨手抽出路邊垃圾箱中的鐵皮箱,墊在腳下開始協助鄒雪疏導車流。
“當時水霧很大,能見度不足0.5米。駕駛員坐在車里都看不到自己車的車頭。”周伙裕說,由于視線受到了嚴重干擾,當晚還發生了6起刮擦和追尾事故。還好整晚都沒有人員在事故中受傷。為了不影響本就擁堵的交通,他們將雙方指引到距離事發地點百米遠的紅綠燈處進行協調和處理。
這是周伙裕入職3年來,頭一次碰到這樣的突發事故。在嗆人的水霧中持續喊叫了近3個小時,次日零點結束任務時,他的嗓子已經啞得說不出話了。
原因
管網老化是事故頻發“元兇”
6日23時許,熱力公司水暖工張偉從水井中探出頭來,摘下口罩深深吸了幾口氣。
兩分鐘后,張偉和同事高飛再次下井,修復導致此次事故的管網伸縮器。
“這個松動的伸縮器,就是導致事故的元兇。”高飛指著供熱管網說,這兩條供熱管有些年頭了,由于鋪設在地下,過去又缺乏維護而導致泄漏。供熱管口徑有60厘米,出水量大波及范圍也大。
張偉介紹,一般發生泄漏和爆破事故的,多為此類有縫、薄壁、容易被腐蝕的老舊鋼質供熱管網。此外,過去將供熱、供水和下水管道埋在一起的不合理設計也是原因之一。
7日15時,故障修復成功,沿街居民家中也恢復了供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