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唐山3月8日電 (記者 白云水)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戴彥德8日在河北遷西縣表示,清華大學的研究表明,利用工業余熱進行大面積供暖這個技術非常成熟。對國家節約能源,以及現在對霧霾的治理方面推廣的潛力非常巨大。
中國國家發改委、環保部、清華大學等多部門專家8日聚集河北省遷西縣,參加在此間召開的低品位工業余熱應用于城鎮集中供熱專家研討會暨遷西縣余熱利用項目專家評估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億代表專家組表示,該項目利用低品位工業余熱為城市建筑采暖提供熱源,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
中國國家發改委、環保部、清華大學等多部門專家8日聚集河北省遷西縣,參加在此間召開的低品位工業余熱應用于城鎮集中供熱專家研討會暨遷西縣余熱利用項目專家評估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億代表專家組表示,該項目利用低品位工業余熱為城市建筑采暖提供熱源,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
工業余熱主要是指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熱、廢水、廢氣等低品位能源,利用余熱回收技術將這些低品位能源加以回收利用為建筑供熱、提供生活熱水。此前中國大量工業余熱被閑置,只有個別企業進行過小面積供熱探討。
江億稱,該項目是中國當前解決能源和霧霾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城鎮供暖的革命性創新,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創新機制,全面推廣。
在中國,每至冬季,供熱面積達106億平方米。北京等地區的供暖期有4個月左右,而東北地區將近6個月。民眾生活中對熱能的需求主要來源于燃煤,占世界煤炭消費量的27%。而煤炭消費直接燃燒,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
遷西縣人民政府縣長賈京磊介紹,自2014年供暖期開始,該縣城區20座燃煤鍋爐將逐步“退役”,在中國率先完整系統地實現通過工業余熱為城區集中供暖。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投資2.5億元人民幣,項目總投資5.6億元人民幣,于今年2月初實現與城區供熱站順利切換。現在每年可獲得600兆瓦供熱能力,實現1200萬平方米供熱。
據測算,該項目年可實現節約標煤6.3萬余噸,減少煙粉塵101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36噸;減少氮氧化物252萬噸;節水量55.2萬噸。(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