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生后各級政府、眾多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對該公司寄以厚望,關于西固熱電公司承擔緊急供暖的消息,在蘭州日報、蘭州晚報、蘭州晨報、每日甘肅網、蘭州電視臺甘肅電視臺等各類新聞報道大面積鋪開。一時間關于責任與擔當的壓力,陡然劍指全力以赴增加供熱面積中的西固熱電公司。在這種超然的內外壓力下,該公司采取措施積極應對,以平時練就的綜合實力在突發事件面前用“鐵肩”扛起了企業責任,在供水量逐步上升,供熱面積逐漸擴大,供熱溫度逐級提高的過程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負責任、有實力、可信賴”的企業形象。
自身的作為:影響機遇期的關鍵
2016年1月24日正直周末休息時間,當日中午,在蘭州市政府現場協調會上,做出了西固熱電公司全力投入七里河區供熱的決定后,該公司迅速做出反應,并啟動了突發事件緊急預案搶,緊急命令所有相關部門的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生產現場,當日下午2點30分左右在生產集控室,公司領導、主管部門負責人,各類專業人員齊聚,嚴陣以待的打響了一場抗嚴寒保供熱的攻堅戰役。
該公司主要承擔這次緊急供暖任務的各部門工作人員,紛紛主動放棄了周末在家休息時間,加快腳步趕往廠里,各類人員通過不同的交通工具趕到生產一線后,快速的投入到啟動備用機組的繁雜工作中。大家在工作中只有一個信念,為了數萬戶居民早一刻解脫嚴寒之苦。再具體工作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經過大家仔細分析后決定,“快速啟動停備的9號機,13號爐,做到全廠滿負荷運行,最大程度增加供熱負荷”,二臺設備的同時啟動,為打贏這場刻不容緩的供熱戰役起到了關鍵作用。
當日下午,生產現場,在忙碌身影的來回奔跑中,各類操作指令在準確下達,“二、三廠立即啟動備用采暖水泵和熱網加熱器,盡快提高熱網運行參數,配合熱力公司做好公司采暖水并入七里河熱網管線的前期準備工作,加強熱網設備巡檢力度,絕不容許有一絲馬虎”,發電部熱網專工發出的工作指令,在二、三廠集控室擲地有聲的不斷回響。參與緊急供熱過程的職工,在當時的情況緊急,想著那么多居民還在家里挨凍受冷,不敢有絲毫馬虎之心。打印操作票,開關閥門,調整熱網壓力和溫度,匆忙的腳步遍及了熱網系統的每個角落。為了節省時間,很多值班員放棄了吃飯喝水休息時間,憋著一口勁,將熱網操作時間盡量縮短,認真巡視熱網設備,為的就是能夠盡快提高熱網參數,保證外供采暖抽汽溫度壓力。
16時,在市政府下達生產命令后一個小時,三廠備用4號采暖水泵啟動成功,三廠1、2號機組啟動備用磨煤機,三廠負荷由400MW增加至450MW。二廠采暖水泵切換至大出力泵運行,負荷由130MW增加至160MW,增投一臺熱網加熱器,供熱循環水量逐步增加至每小時9500噸,采暖水供水溫度提高至93℃。
16時30分,二廠停備的9號機組也完成了啟動準備。也為了節省時間,9號機組將采取歷史上第一次機組額參數啟動。不但沒有以往經驗可以借鑒,而且9號機組汽輪機葉片剛完成返廠大修,額參數啟動過程中,汽輪機的脹差很難控制,其它的不可控因素也可能出現,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造成機組打閘停機。大家在科學的分析了可能出現的問題后,根據十幾年的運行經驗,制定了9號機組安全啟動應急預案,將機組啟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所有危險點都進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對應的預控措施。經過反復桌面演練,16:36分,9號機組沖轉,1000轉,2000轉,3000轉,隨著汽輪機轉速逐漸升高,大家心里的弦也越繃越緊,緊盯機組各項運行參數,經過一定時間暖機升速后,25日凌晨1:15分,9號機組終于成功并入系統。在數小時內,該公司完成了一機一爐的啟動并網,完成了電負荷由530MW到680MW的滿負荷接帶,完成了采暖供熱水量由每小時8500噸向每小時12500噸的緊急增加,完成了供熱面積由1000萬平方米向1415萬平方米跨區域接帶。
在這場抗嚴寒保供熱的硬仗中,參與全過程的員工沒有一個人喊累,也沒有一個人喊苦。在現場的采訪中很多職工都說“既然受影響區域的供熱由我們廠接帶,那我們就一定要把此項工作做好做到位,怎么說都不能讓市民們再受凍了。”“這么冷的天氣,室內溫度接近0零度,看到電視新聞報道中,那么多老人和孩子嚴寒中受折磨痛苦的樣子,我們做任何工作都是值得的。”
這就是2016年深冬,發生在1.24搶供熱現場的一幕動人情景。在社會各界的高度褒獎中,就是有著一群“西固熱電”的漢子們,以對社會的一份特殊的捐贈,用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用自己的體能之熱攪動著,被這場突如其來的事件打破了的平靜。
供熱全攻略:提高市場的“話語權”基石
在近五年中,西固熱電公司已經數次應對冬季供熱的突發事件,多次在蘭州地區供熱出現極度危機的關鍵時刻,以責任和能力,毅然扛起了保供熱保穩定的雙重職責,有效的消弭了地區冬季供熱惡性事件的發生的不利影響。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面對這一市場形勢的變化,該公司緊抓企業發展的命脈,數年前就提出了“綁緊熱”的戰略規劃,全力推進“以熱定電”的發展思路,在傾力擴大供熱范圍的前提下打造堅實的人力資源與設備基礎,以詳略得當的提前謀劃布局,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面對發電企業內外環境的各種不確定性和各方角力的局面,強化發展這一長版、補足實力這一短板、做實謀劃這一中板,形成有自己區域特色、地域特點、實力范圍、影響空間的全方位“熱電”龍頭大企業“外交”模式,借以尋求和確立西固熱電“本質盈利”終極目標。
多年來在供熱高峰到來的關鍵節點時間中,以供熱風險評估為突破口,準確定位于一級風險度供熱單位,按照供熱重點監控企業的要求,從安全,設備,運行,建立備用保障措施,燃料,應急突發事件的預警及處置等方面入手,辟出了冬季供熱全攻略。該公司巧妙的打出了熱電聯產企業獨特性,不可替代性,地域優越性的品牌優勢,積極跟進甘肅省蘭州市產業群、城市群和居民群的空間布局,推進實施“供熱引領、西汽東輸”的戰略構想。
始終要把眼睛緊緊盯住市場不放松,冷靜觀察市場動態,積極收集市場信息,主動研究市場規律,科學分析市場動態,使“熱量、熱費、熱價”緊緊圍繞市場規則有序運行,促使供熱工作隨著市場有規則運作,增強了在市場運行中,有效駕馭供熱變化的能力。大做“熱用戶至上”確保供熱可靠性的文章,采取了跟隨用戶檢修安排,跟進檢修的方式,全力配合熱用戶的特殊要求,從質量上,時效上,達到了熱用戶的滿意。按照“標本兼治”的原則,利用常年的時間展開了現場安全文明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對機組積極嘗試大修“網絡標準化”模式,采用定期檢修、狀態檢修和故障檢修為一體的優化檢修模式,利用大小修時機進行設備整治與改造,使設備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努力減少設備“非計劃”停運,為冬季大負荷供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按照“全面實施,分步治理,重點突破”的思路,對事關冬季供熱的所有設備進行了分類,在制定了專項職責分類的基礎上,有關冬季供熱的主輔設備及外圍輸出管線,在冬季供熱中全部進入可用狀態,以備冬季大負荷供熱之需。早在2014年就對2臺165兆瓦機組進行了熱網系統改造恢復。在規定時間內圓滿完成了6臺熱網加熱器和6900余根加熱鋼管的安裝調試,使最大供熱能力突破了1400萬平方米。2015年,對330兆瓦2號機組進行通流改造及A級檢修,極大地提高了現役機組的可靠性水平。
該公司以主輔設備經得住供熱長周期運行考驗為目標,精益求精落實各項技改檢修任務,供暖設備也同樣被呵護備至。在每年采暖期結束后,嚴格按照“監控到每一根管”的原則,對所有熱網首站、采暖系統進行全方位排查,對影響供暖的各項缺陷進行分類歸納,并組織專項攻關小組,著力優化解決影響出力的設備缺陷,以保持其最大出力。除此之外,在每年供暖前,還對供暖設備管線進行全覆蓋的隱患排查和壓力試驗,確保設備優質高效服務冬季供暖。2014年供暖期后,該公司就根據運行工況對首戰告捷的165兆瓦熱網首站進行了全方位優化技改,設備出力、安全性能、節能指標進一步提升,為滿足全負荷供暖輸出奠定了基礎。組織對8臺磨煤機鋼球進行自主添加更換,保證了機組“口糧”的細滑程度,確保了燃煤的充分燃燒和鍋爐的穩定運行。堅實的設備基礎為履行社會責任,保障冬季供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局之時盤點過去,可以清晰的看到作為一個中華老字號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錨定逢生契機,在變軌的艱難轉身中踐行著,從一個單一的發電企業向即是市場經濟主體,又是社會行為主體雙重責任主體的轉變。作為一個裝機容量達到100多萬千瓦的大型發電供熱企業,已經具備了1500萬平方米供熱的能力,該公司將借蘭州地區“藍天工程”的契機,發揮高效大型供熱機組的優勢,以“扛得起,穩得住,拿得下”的資源稟賦,挺進黃河北岸,進一步擴大供熱范圍,為改善地區空氣質量的結構做出努力和貢獻。
我們相信在國家,地方政府,及廣大市民的幫助下,在大唐集團公司,甘肅公司的鼎力支持下,西固熱電一定能順勢而為,在整合內外資源中擎起大唐在甘肅的一面“履行社會責任”的旗幟。我們期許,為還蘭州一片藍天再做貢獻。 來源:每日甘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