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五年:合肥集中供熱化繭成蝶
熱電集團自2007年成立以來,已歷時八年,特別是進入“十二五”期間,集團迎來了黃金發展期,企業綜合實力全面提升,跨越發展勢頭迅猛,科技創新步履堅定,品牌服務深入人心,職工生活大為改善。這五年是熱電集團發展歷程中值得銘記的五年,也是極其壯美的五年:
這五年,集團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合肥熱電向技術創新要動力,提效能,降成本。變單純采暖為熱電聯產,變抽凝機組為背壓機組,熱效提升一倍;對小區供熱站房進行數字化改造,能耗下降20%;強化細化管理,節能降耗指標細化到崗位,與職工收入掛鉤。這一升一降和五年前相比,合肥熱電集團年蒸汽供應總量增加了48%,煤炭消耗量只增加不到3%,年節約煤炭超16萬噸。同時,合肥熱電開辟“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的雙供模式,提高設備使用率,縮小負荷落差,降低了運行成本。從2010年虧損5000多萬元,到2015年盈利5000多萬元。2015年底,合肥熱電集團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不僅是全國熱電行業第一家,在公用企業中也屈指可數。
這五年,集團跨越發展迅猛推進。集團立足傳統供熱業務,積極向能源供應、新能源開發利用及工程建設等領域擴張延伸,現已從單一型公用企業發展成為以供熱服務、能源供應和工程建設為“三駕馬車”主業結構的綜合型能源企業。
這五年,集團科技創新步履堅定。雖然同是供熱和發電,但其技術含量卻大不一樣,今天我們每發一度電,供應一噸蒸汽,比以前更為節能、更為環保、也更為可靠;共計取得44項國家專利,實現了企業專利持有量從無到有的巨大跨越,并成功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這五年,集團品牌服務深入人心。重點推出和打造小鮑流動營業廳和張標專工服務隊兩大服務品牌,推動服務升級,促進品牌價值提升,成功實現向省級先進行列跨越;提出并嚴格落實“五年不維修、十年不落后”的工程建設質量目標,精心打造“精品工程”。政風行風評議排名從2010年的第6名到2012、2013、2014年連續三年穩居前4名。
這五年,集團職工生活大為改善。一是職工人均工資從2010年的3.98萬元增加到目前的6.60萬元,增長66%;二是健全科學規范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職務、技術、崗位三條線同步發展的職業發展通道,拓寬員工職業發展空間。三是每年開展一次文體藝術節活動,在豐富職工文化生活之余,起到了凝心聚力、和諧共進的作用。
固本強基:熱源管網完美升級
隨著合肥市向著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的快速推進,熱用戶逐年遞增,供熱服務標準和要求也隨之提高,合肥熱電集團積極增加供熱保障能力。
——熱源建設及管理水平在提高。推進2×350MW熱電聯產機組改擴建項目、新能熱電項目建設,提高集團整體供熱能力;完成熱源廠恢復生產能力改造工作,經改造后,眾誠熱電、天源熱電、安能熱電等供熱能力均比改造前提高10~30%,為保障供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力推進大修技改和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熱源設備性能;加強熱源生產管理,確保冬供平穩運行。2015年冬供期間,集團未發生一起非計劃停爐及降壓供汽事件。
——管網建設與服務保障在提升。推進望江路管網工程、北部熱區配套供熱管網一期延續工程、濱湖新區集中供熱一期工程等管網工程建設,積極向周邊非主城區延伸,提高供熱覆蓋半徑;圓滿完成省市兩會、機器人世界杯賽、農交會等七次重要活動的供熱保障任務。
優化服務:品牌建設成效明顯
按照品牌戰略升級的既定目標,不斷擴大服務品牌的內涵與外延,持續推動品牌優化升級。2015年,小鮑流動營業廳、張標專工服務隊均成功邁入省級先進行列,品牌建設再獲提升。
——小鮑流動營業廳。立足服務創新,深化服務內涵。一是設計“情暖人心”品牌行動方案,為用戶提供“咨詢、交費、開通、報修”一站式上門服務;二是開通小鮑流動營業廳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平臺及時向用戶推送供熱政策和服務信息;三是以用戶最為關心的問題為主要內容,制作簡明易懂的宣傳片,在服務現場循環播放、有效宣傳。2015年累計開展“服務進小區”和上門活動1000余次,服務居民4萬余戶次,此外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全年共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近百余次。小鮑流動營業廳先后獲得安徽省“青年文明號標兵”、安徽省“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安徽省“十佳江淮志愿服務”、合肥市“志愿服務優秀集體”等榮譽稱號。
——張標專工服務隊。按照品牌建設提升實施方案,定期開展志愿入戶檢查活動;在服務專工的基礎上,進一步選拔高級專工,充實人才隊伍;拓展服務內容,如提供維修服務、用戶站房改造技術支持及技術咨詢等活動;積極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切實完善長效幫扶機制。張標專工服務隊先后獲得安徽省總工會“工人先鋒號”、共青團合肥市委“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股份制改革:加快跨越轉型步伐
股份制改造是集團“三大突破”之一,是實現集團戰略轉型的重要途徑。2015年初,合肥熱電集團成立了證券發展部,邁開了股份制改造的步伐。
根據集團戰略發展規劃,計劃對整項工作分層實施,同步推進:一方面,集團整體增資擴股進行股份制改革,爭取201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另一方面,對集團全資子公司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引入戰投進行股份制改革,爭取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或在上交所即將推出的戰略新興板上市。
去年9月,國務院指導和推進國企改革的綱領性文件《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落地,標志著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大幕正式拉開。借此東風,合肥熱電集團加快了股份制改造步伐,制訂集團及科恩新能源公司股份制改造暨上市初步方案,確定上市時間節點,完成盡職調查并積極推進審計評估等各項工作,企業改制上市按計劃有序推進。
布局市場:為持續發展積蓄力量
——深耕細作傳統市場。按照以工、商、辦公等優質用戶為開發重點的方針,采用差異化市場策略,針對不同用戶,采用靈活多樣、一事一議的開發策略,做到有的放矢。2015年市場開發實現了地域上的突破,除主城區和三大開發區傳統區域外,積極向廬陽產業園、雙鳳開發區、小廟產業園、崗集江汽工業園及肥東新城延伸,并取得開發業績。全年簽訂熱力建設合同26份,合同金額9086.6萬元,新增供熱面積156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162.05%;新增供熱負荷208.76噸/小時, 較上年增長46.4%;市場調研近80次,涉及單位上百家,意向負荷逾800噸/小時。從目前用熱結構上看,集團現有居民負荷占比下降至26%,非居民負荷占比上升至74%,用熱結構持續優化。
——新能源開發取得突破。新能源市場作為集團發展的承接力量,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自科恩新能源公司組建成立以來,集團在新能源市場上頻傳捷報,成績斐然。濱湖新區核心區區域能源項目已完成立項備案、環評評審、設計招標等相關前期工作,并已開工建設,該項目一期規劃供冷供熱面積300萬至500萬平方米;先后完成藍天花園小區等4項地源熱泵工程,項目服務面積共計15萬平方米。目前已與浙江佳源簽訂了首個區域能源用戶合同;分別與奧福置業公司、工大設計院、聯投控股公司等企業簽訂能源使用框架性協議及戰略合作協議,此外還有多家重點客戶如恒大、寶能等正在洽談中。高鐵西站污水源熱泵項目也正有序推進中,集團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春天正悄然來臨。
規范管理:核心競爭能力不斷增強
幾年來,合肥熱電集團積極創新,先后制定或修訂《合肥熱電集團工程設計變更管理辦法》、《合肥熱電集團工程勞務分包管理辦法》等18項規章制度。通過近幾年的努力,集團管理制度日趨完善,從而形成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的科學管理機制,營造務實、高效的工作環境。在信息建設方面,積極利用中德能源合作平臺,與德國SIV公司展開合作,構建大數據管理系統;推進站房遠程控制系統改造,加強科學調度,實現高效經濟運行;呼叫中心升級改造,實現多部門、多座席接聽及IVR自助查詢服務;建立數據挖掘綜合決策支持系統,突出支線管損分析、故障預警和小區二次網成本分析等功能特征。
在財務管理方面,成功發行5億元資產證券化產品,這是熱電集團乃至全省公用企業首次通過一級資本市場募集資金,不僅在資本市場留下了痕跡,還為集團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施行資金集中管理制度,持續通過“銀行賬戶管理、資金調度會、資金收支管理”等開展資金集中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工作,降低資金使用成本。在技術創新方面,成立集團推進技術進步領導小組,狠抓企業技術創新。截至2015年底,累計獲批專利44項,仍有13項專利在審批中。
由于在企業創新方面的突出業績,熱電集團先后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度中國企業管理榜優秀公司治理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主管、中國企業聯合會主辦的《企業管理》雜志社評選)、“安徽省誠信示范企業”等稱號。
生機蓬勃:重點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2×350MW熱電聯產機組改擴建項目。該項目已取得省能源局支持性文件、省環保廳的環評批復、節能評估、水資源論證、安全預評價等近40項前置性許可審批。完成可研報告編制、評審、收口及審查;完成項目用地預審,取得圈內用地批文,并加快落實圈外用地指標;完成配套管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影響報告表、節能評估報告等相關前期工作;計劃于2016年8月份開工建設,2018年二季度建成投產。
——鐵路專用線項目。完成土地證辦理,并與新站區瑤海工業園管委會協調拆遷工作;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簽訂各項工程代建合同并開工建設;完成輸卸煤系統招投標工作。計劃2016年內完工并投入使用。
——濱湖新區集中供熱一期工程。完成35公里熱水管網施工及預熱調試工作,目前已投運;完成首站及能源中心所有土建、設備安裝及調試、廠區綠化等,現均已投入運行。
——新能熱電聯產項目。該項目已圓滿完成能評、環評、核準、選址意見書等40余項前置審批工作,取得省政府建設用地批復;完成總包單位、土建施工單位招標和主設備采購;項目已于12月底進場施工,計劃2016年10月底建成投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