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中,我發現幾乎所有打工人的狀態都可以用一個關鍵字概括——累。一方面半年度績效不好的員工,特別焦慮、不安,他們在為自身績效不好而忐忑不安,又還夾雜著被裁員、被優化的不安感,但實際情況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上半年并沒有躺平,而是一直在努力,只是沒有拿到結果;另一方面,那些半年績效相對較好的員工,也特別累,這主要是因為上半年活不好干,客戶要求更高了,員工較以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投入,而回報卻不僅沒有預期中的增加,反而不如過去……
類似地,我的一些客戶也和我反饋,他們上半年始終處于焦慮和不安中,一方面如果沒有活(合同)來,他們就沒事做,這是非常焦慮和不安的,總有一種“吃白”的不安感,另一方面,他們很忙,也有很多的工作在做,但是卻收不來錢,這讓他們更加焦慮,雖然表面上是充實了,卻常常有一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說不出的苦……
更進一步,我的這位朋友和我講,他現在也比較迷惘和沒有安全感,他現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用他的話講,這是一個“死都不敢死的年齡”,他說,前些年收入整體上都是呈上漲狀態的,這兩年基本是停滯和下滑了……最后,他的結論居然是希望他的老板慷慨一點,能夠保證他的崗位穩定和收入不下滑。我說,這很可能是一種妄想,你崗位的穩定和收入的多少大概概率取決于接下來的時間里你為公司或者說老板創造的價值,其他理由都是虛的,更不要講過去的功勞,也不必講現在的苦勞,一句話“業績說話”。
如果一家停滯不前了,甚至倒退了,會發生什么呢?我們來做一個推演,假如某企業過去較長一段時間一直以15%左右的年平均增速增長,這在過去40年里,很多企業都可以做到,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司上下主要的關注點都在外面,主要是如何做好經營和生產工作,因為公司處于較快增長階段,關鍵崗位人員的業績也會水漲船高,這中間自然會有很多是完全憑運氣來的業績,企業上下基本上處于一種皆大歡喜的局面,很多內部看上去覺得很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往往也拖著,或者干脆無視……
而當企業停止增長,對于一個正常的企業來講,最先反應過來的應該是老板。因為剔除掉諸如運氣、上級集團支撐等因素后,很多計劃中的工作、預期的目標都執行得不理想,老板首先會認為是員工不夠努力,部分老板的表現就是脾氣暴躁,一段時間后發現發火也解決不了問題,很多老板就開始檢討自己,以前投入不夠的,現在開始做更多的投入,以前姿態很高的,現在開始放下身段等,開始“御駕親征”,一段時間后,發現仍然收效甚微,于是開始變焦慮不安,也不乏一些老板在開始想后招了……
當很多企業都面臨類似的問題的時候,有些機構、有些人就會站出來給大家打氣,這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未必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個時候,老板們發現過去辛辛苦苦攢的錢越來越少,企業開始出現虧損,有些實力差的企業,直接就停工停產,長期放假。而大部分的企業會開始來審視企業內部管理,開始關注員工是不是拿得太多了,尤其是關鍵崗位上員工,毫無疑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崗位的發揮和貢獻都是欠佳的,于是出現了公司和員工之間的緊張關系,本質是雙方都開始缺乏安全感。
就拿離職這個事來講,有些企業的想法是要把員工逼到主動提出辭職(避免補償),最近網上就盛傳某些企業在員工合同到期后,采取有意選擇不續簽合同的方式逼迫員工主動辭職。而大部分員工的想法是等著被公司開除,至少是拿了補償再走人。
事實上,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后,主要創始人會想辦法把一起創業的高管們“清退”,大多數人的理解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但在我看來,最本質的是這位創始人已經沒有能力將企業帶到新的高度了,企業已經停滯了,做不出新的增量了,于是創始人就會開始來關注存量的分割,而這個時候,很多創始人還會將原因總結為高管們能力跟不上……反過來,那些被認為格局大的老板,一個很根本的原因是他一直有能力在做新的增量,帶領大家不斷開創新領域,不斷將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比如像馬斯克、馬化騰、馬云等我們這個時代的巨賈們。
這倒并不是說老板“過河拆橋”,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這樣的“循環”里,作為老板,所要思考的是不斷找到新的增量,如果實在找不到增量了,西方也提供了很好的問題解決路徑:把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或者將企業出售。而作為員工,就是要不斷地為公司業績的增量做出貢獻,而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薄”上,當大家都要勒緊褲腰帶的時候,談過去的功勞和現在的苦勞毫無意義。當然,抱怨更是無用。
昨天傍晚我在無錫,坐網約車從高鐵站到酒店,路上和司機聊了聊,我問他一天大概跑多少流水,他說他跑得比較隨性,一天跑的時間不長,主要是跑久了,人容易煩躁,而人一煩躁就容易和乘客發生口角,比如接客人的時候找位置點很容易就產生口角,而一旦產生口角,無論輸贏,總之一天心情就不太愉快,所以他一天開車的時候并不長。
我覺得司機的心態是很好的,也是積極的處世哲學,當然,這背后最關鍵的還是他應該沒有啥生活壓力,但是在一個人們普遍焦慮、處處容易產生火花的大環境下,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才是最珍貴的(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歡迎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