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也就是明天,長春市發改委將召開供熱價格調整聽證會,因為涉及市民的切身利益,聽證會備受關注。昨日,記者采訪了部分聽證會代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與座談,這些代表對供暖企業有了基本了解,也提出了一些“問題”。
切實行動:走熱企、進社區 多方聽取意見
10月26日,聽證會代表們在政府主管部門的組織下,到南關區一家供暖企業進行調研,多方又進行了座談,互聯交流了意見和想法,代表們對供暖企業的運營有了初步了解。
“調研時,我們基本了解供暖企業的運營情況,以及他們的問題和想法,也發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我會在聽證會上提出來。”消費者代表楊忠說。
消費者代表王慧慧說,實地調研后,她對企業之前一直所講的環保成本壓力有了一定了解,她在聽證會上提出的建議將更加公平合理。
消費者代表張亞軍說:“我自己還去了三家大型供暖企業、幾家小型供暖企業調研,而且去了8家社區了解居民的意見,對供暖企業的問題、困難都有更詳實的結論,也了解了居民們最關心的問題。在聽證會上,我都會提出來。”張亞民說。
“我在許多群里都發了征集意見消息,回饋很多信息,都是市民最關心的。”消費者代表李燚說,她將把這些信息整理成方案,在聽證會上提出來。
發現問題:有的供暖企業管理成本太高
消費者代表楊忠說,他們在南關區一家供暖企業發現,企業管理成本太高,管理人員有1600多名,一線干活的臨時工是400多名。管理人員的工資不低,經測算,普通員工也在每月6000元,這些都將成為供暖成本。企業人員配置、員工的薪酬是否合理,這需要考證。
張亞軍表示,最近長春市供暖開始了,前幾天有紅旗社區居民反映,他們已經兩三天沒供氣了,說是水壓低。“以往也是這么供暖,為何沒有遭遇水壓低?”張亞軍說,供暖管線跑冒滴漏導致停氣,維修時間就是彈性成本,維修時間越長,企業成本支出越少,吃虧的是消費者。
企業賬本為啥不公開
消費者代表薛可興從監審報告中發現問題。“2013企業申報的供熱總成本31.02億元,監審單位核減成本分別為3.22億元,占企業總成本的10%。2014年核減了4.24億元,占總成本的近8%。這么大的水份,這說明他們提供的賬本本身就有問題,可能會誤導第三方監審的結果。
薛可興說,他們在調研時,也希望企業公開賬目,但供暖企業以“商業機密”為由不公開。“既然企業不能公開賬本,那企業一直強調的困難就沒有說服力。”薛可興說。
林燚也認為,企業在強調運營成本增加的同時,也應該將這些賬算進去:比如暖房子工程為企業節省的成本費用;煤炭價格下跌50%為企業節省的費用;提前半年收取供暖費用所得利息為企業節省的費用;應該按使用面積收取、供暖企業因麻煩按建筑面積收取而多出的費用等。
供暖質量不達標退費難
供暖費用要下調的消息,曾讓市民很開心,但隨著供暖開始,一些小區的供暖差強人意,讓人擔心供暖價格正式下調后,質量會得不到保障。
林燚在調研時,許多市民反映,供暖溫度不達標,咨詢供暖企業時,說是設備故障導致的,“因為設施問題導致不能及時供熱,這部分成本為什么要讓消費者承擔?而且找企業測溫時,何時測溫企業說了算,測溫不達標時,有居民反映退費太難了。”林燚說,還有一些居民說,供暖質量不穩定,有些供暖公司在正月十五之后供暖質量明顯下降,消費者卻對供暖企業無可奈何。
供暖費用調整需多方考量
人大代表臺麗偉經過調研后,對供暖企業、消費者的想法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供暖價格調整的幅度,不僅影響到供暖企業供暖的積極性,也涉及百姓的生活成本,調整幅度一定要綜合考量,才能體現公平公正。”臺麗偉說,她發現供暖企業環保成本壓力較大,最近幾天長春市的煙霾天氣,更說明供暖企業加強環保設施改進的必要性。改造必然會增加企業成本,這些都要考慮進去。
“煤價下跌,市民要求降價也是合理的,但降幅多少才能既不影響企業供暖積極性,也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平衡起來并不容易,這就需要政府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調研、考查,最終給雙方一個滿意的答復。”她說。
建議一:建立網上三方溝通平臺
李燚認為,政府應該建立可供供暖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主管部門三方溝通交流的平臺。發現問題在平臺上及時提出、解決,而不是僅僅通過電話來解決問題。同時定期開設供暖開放日。此外,政府應該設立第三方測溫平臺,保證及時測溫,或者在企業測溫時,有第三方監督員在場。
建議二:完善供暖企業退市制度
王慧慧認為,供暖費用下降,不代表質量下降,但如何來防范供暖企業降價降質現象,除了政府加管監管外,也應該完善評判制度,對供暖企業的供暖情況進行及時、客觀評判,并且對監督結果予以公布,對于不合格企業要及時曝光,同時政府應約束企業,對于屢教不改的企業,有必要要求其退市。
建議三:供暖費用分次收取
由于消費者的供暖費用是一次性支出,增加了部分市民的經濟負擔。薛可興認為,一次性繳費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合同法》的規定,屬于不公平交易行為,應該廢除,改成按月或者分次繳納。在費用收取標準方面,也應該按政府規定的以使用面積為準收取。 來源:新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