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9個監測小區背后,是河北省積極推廣熱源—熱網—換熱站—用戶全過程自動控制技術,加強供熱系統智能化建設的有益嘗試。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種新型的供熱模式,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用熱質量,同時也讓供熱行業實現節能降耗有了更多可能。

12月27日下午,河北省燃氣熱力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對河北省供熱監管信息平臺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供圖
解決冷熱不均難題,有效優化供熱服務質量
“好暖和!”12月28日晚7時許,家住石家莊市聯強小區的白永強從寒冷的室外回到家中,瞬間被一股暖流包圍。他看了一眼安裝在臥室里的室溫采集器:21℃。
供暖季初期,白永強在家中感受到的可不是這個溫度。
11月25日,國家電投河北公司(雄安公司)熱力公司供熱管家蔣永亮通過石家莊市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發現,白永強家的室溫只有17.5℃,明顯偏低。蔣永亮趕緊上門檢查了供熱設施運行情況,原來是樓道外入戶過濾網堵塞,他立即清洗了濾網,并對室內管網進行了反沖洗,解決了白永強家供暖效果不佳的問題。
來自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的數據顯示,河北省的城市集中供熱面積已經達到14億平方米左右。隆冬時節,龐大的供熱管網系統源源不斷地向千家萬戶輸送熱能,如何感知每家每戶的冷暖情況?
自2017年底,河北省著手建設省、市、縣和供熱企業“三級監管、四級聯動”的河北省供熱監管信息平臺,2019年基本建成。為了加強供熱運行指揮調度,及時發現解決供熱問題,全省累計安裝了約17.5萬個典型熱用戶室溫采集器,室溫監測范圍基本覆蓋所有集中供熱的居民小區。
河北省燃氣熱力服務中心主任徐京杰介紹,室溫采集器就像眼睛一樣,實時關注著居民家中的供熱溫度,并將數據及時傳送給控制系統。室溫數據由省、市、縣、企業多方共享,一旦出現溫度異常情況,管理部門對監測不達標問題自動派發督辦工單,督促供熱企業主動靠前服務。這個采暖季,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已通過河北省供熱監管信息平臺主動發現并調度解決了254個居民小區的供熱問題,有效處置群眾各類服務申請、問題投訴3458件。
根據實際需要,今年,河北省供熱監管信息平臺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供熱啟動、冬病夏治、能源儲備等監測功能,持續擴大熱源、換熱站、室溫監測范圍,實現了供熱準備、系統運行、效果評估“一網統管”,有效提升了精準供熱服務質量。
在采訪中,承德市市民李偉表示,過去自己對供暖的要求是“到時候就有”,如今變成了“好不好用”。
22.3℃——12月28日11時,正在上班的李偉打開手機,登錄承德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微信公眾號“智慧溫控”欄目,查看自家室內溫度。李偉告訴記者:“今天白天正好家里有人,室溫設定相對高一些。如果白天家里沒人,會將室溫調低,下班前再遠程將室溫調高。”
點擊“智慧溫控”欄目中的“控制方式”,李偉可以選擇設定目標溫度、設置閥門開度、分時溫控三種模式遠程調節室內的供熱溫度。李偉說:“分時溫控模式更像一個鬧鐘,到預設的時段就會自動將室溫調至預設溫度,真正實現按需供熱。”
承德市是國家首批12個供熱計量改革示范城市之一,按需用熱已經成為許多用戶的習慣。2020年,承德市又被住建部確定為供熱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試點城市,智慧供熱建設有了進一步發展。
承德熱力集團總工程師王向偉介紹,集團在總結供熱計量改革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將每一個用戶都看作一個能源站,在行業內率先推行“供熱計量+智能溫控”的全新用戶端供熱模式。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用熱需求,自主調節、按需用熱、按熱量計費,真正滿足居民的個性化室溫需求。
降低熱量損失,持續提升節能降耗效果
12月12日10時55分,唐山市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信號提示,受冷空氣影響,預計未來48小時該市各縣區氣溫將持續下降,14日早晨中北部最低氣溫將降至-15℃至-14℃,南部降至-11℃至-10℃。
即將到來的降溫天氣,被唐山曹妃甸熱力有限公司的智慧熱網節能監管平臺敏銳地“感知”到:結合氣象因素,運行趨勢圖提示,到12月14日管網水溫應上升到102℃左右,并需要在12月13日6時50分開始升溫。
唐山曹妃甸熱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當即聯系上游電廠準時升溫,確保在降溫到來之前完成供熱管網升溫過程。
供熱管網升溫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熱量需要從熱源、市政管網、換熱站一步步傳導到用戶家中。在唐山曹妃甸熱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悅看來,智慧熱網節能監管平臺就像一個經驗豐富、24小時運轉的供熱站站長,實時掌握著熱網中的數據。通過供熱基礎信息、室溫采集、供熱能源能耗監測評價、室外氣象實時采集等系統數據的精確分析,能夠科學地計算出不同時間熱網所需的供熱量,在保證居民用熱舒適度的同時,解決人工操作過多、能源消耗難以控制等問題,實現能源充分利用。
李悅介紹,在2019-2020年采暖季智慧熱網節能監管平臺投入使用后,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與2018-2019年采暖季相比,2019-2020年采暖季節約熱量69909.25吉焦,在不考慮熱源效率的情況下,節約標煤2378.67噸,二氧化碳減排量5901.43噸,二氧化硫減排量47.78噸,煙塵減排量23.89噸。2019-2020年采暖季后,隨著監管平臺的不斷完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更是呈逐年下降趨勢。
不只在曹妃甸,從2019年開始,承德熱力集團將智慧供熱管理平臺在其下屬的12家集中供熱單位、7000余萬平方米供熱面積、約1500個供熱系統投入運行。經過測算,通過智能調控,在保證供熱效果的情況下,每年可節約煤、水、電等運行成本約3700萬元,實現二氧化碳減排28.7萬噸。
今年,石家莊市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在原有功能框架基礎上,增加了能耗定額管理功能,對各熱源、各熱力站的耗熱量進行統計分析,鼓勵供熱企業在舒適溫度區間供熱,對能耗過高、小區平均室溫過熱的及時予以調控,推動節能減排。
節能降耗成為智慧供熱的一大特色。目前,全省供熱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以上的供熱企業全部實現了生產系統智能化,從熱源到換熱站的供熱一次管網已經基本實現智能調控,90%以上的熱力站實現了無人值守遠程管控,通過科學調控降低了供熱損失。
徐京杰介紹,為保證部分用戶的供熱效果,熱力公司通常采用整體提高供熱量的方式滿足全部用戶需求,造成總體熱能的巨大浪費,也加劇了環境壓力。因此,從換熱站到用戶家中的二次管網智能化建設成為實現節能降耗目標的重要途徑。當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正在組織編制相關建設標準,指導供熱企業對熱源、一次管網、熱力站和二次管網智能化改造,規范城市智慧供熱系統建設,實現舒適供熱和節能降耗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