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中最出名的“玄學(xué)”,應(yīng)該就是成龍大哥的“代言魔咒”了:代言誰,誰就“出事”。
有人解釋,說這就是偶然事件,是概率問題,“封建迷信”要不得。這還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里面有玄機,咱放后面說。
多年前,我們選擇形象代言人,在周迅和徐靜蕾之間糾結(jié)。
當我們列出了兩個人的報價、形象分析、受眾分析、市場影響力等各個要素,仍然難以決斷的時候。葉茂中先生用一句話讓老板下定了決心:
“用周迅,周迅這幾年代言的產(chǎn)品都火了。”
再看一個身邊小案例。
某企業(yè)一個產(chǎn)品負責人想辭職,營銷老總找到我,說這哥們是個人才,看看能不能想辦法把他留下,您是外部人員,有些話好說。
因為工作關(guān)系,我本來就跟他一些工作接觸,這次特意了解了下,也跟本人做了交流:
這哥們業(yè)務(wù)能力很強,在公司也做了三四年,經(jīng)手幾個項目都做的不錯。但脾氣有點梗,產(chǎn)品人恰恰又需要多部門協(xié)作,跟公司很多人搞得不太愉快,他自己除了工作方面跟老板也沒什么交集。幾年下來工資也沒怎么漲。
自己不爽,覺得跟老板提升職加薪也沒啥希望,干脆辭職算了。
我跟營銷老總說,我不參與公司內(nèi)部人事關(guān)系,但如果老板主動問到,我會給一個“挽留”的建議。
果然,沒過多久,老板就跟我談起這個人了。我就把之前了解到的情況,如實講了一下。最后,我講了一句可能徹底改變這個不得志的優(yōu)秀產(chǎn)品人在公司境況的話:
“X總,我覺得這是一員福將。”
幾年過去,如今這兄弟已經(jīng)成為了該公司高管,跟老板的關(guān)系跟周圍同事關(guān)系也和諧多了。
是不是很不科學(xué)?判斷一個人的崗位匹配度,給企業(yè)選代言人,不應(yīng)該是科學(xué)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嗎?不應(yīng)該是各種匹配度模型、各種SWOT分析嗎?
最后怎么就靠玄學(xué)解決問題了呢?
這里有個關(guān)鍵詞叫“心氣”。
回到最有名的“成龍代言魔咒”。
只要我們稍有點科學(xué)常識,就知道一個代言人跟企業(yè)最終成敗,并沒有必然關(guān)系,一兩次失敗是偶然因素。
但如果總是失敗,并且這個“魔咒”被很多人熟知,那就不是簡單巧合了。
它確實就會“靈驗”,而且知道的人越多,越“靈”。
做企業(yè),極少有完全一帆風順的情況。如果你采用了一個被一些人認為“觸霉頭”的方式,比如用了成龍大哥做代言。當你順風順水時候,啥都不耽誤,一旦有些不順利,就會有人犯嘀咕:是不是因為這里不對當?
如果老是不順,再頭鐵的老板都含糊。即便老板不含糊,團隊里這種想法也會越來越多,最后心氣都散了。
在一些比較在意的企業(yè),你要敢提用成龍做代言,或者弄個烏鴉給人做企業(yè)logo,可能會被人打出來。
羅振宇是非常厲害的企業(yè)家,幾乎憑一己之力開辟了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付費的商業(yè)賽道,但有兩件尷尬事卻是老羅繞不過去的。
一個是老羅也陷入了成龍大哥式魔咒,總是“看好誰誰倒霉”。這會直接影響他的廣告收入。
二是“得到”把自己的標識換成“貓頭鷹”后,無論市場影響力、用戶活躍度、企業(yè)利潤還是估值,都一路走低,連續(xù)N次IPO未果,市場歡迎度也大不如以前。
隨著市場的走低,“羅輯思維”和“得到”開始有了很大爭議,被一些人詬病為“智商稅”、“販賣焦慮”、“割韭菜”。更可怕的是,到了2023,這個爭議也快沒有了。
貓頭鷹跟烏鴉一樣,在民間被視為“不祥之物”、“報喪鳥”,老羅就是頭鐵不信邪,還特意解釋在西方代表“智慧”,是“靈鳥”。據(jù)他自己說全公司很多人反對,設(shè)計師們都恨不得集體辭職,而老羅就覺得無所謂,勇氣也實在“可嘉”。
但這事跟成龍大哥的代言一樣,本來沒啥必然關(guān)系。
你一直一帆風順不要緊,一次兩次不順利不要緊,要是老不順,就難免有人議論有人嘀咕。再嚴重了,說不定還影響用戶心理。
本來指望學(xué)點知識升職加薪呢,怎么還被“優(yōu)化”了呢?是不是被這夜貓子給“妨”了?
坊間傳說,京東當年選logo,一開始選了條“魚”,后來有人說“貓吃魚”。劉強東當即就把方案給否了。
要這事是真的,那老劉比老羅“識相”多了。
人人都喜歡確定性,它對心氣影響最大。
心理學(xué)家會告訴你,“帕瓦羅蒂釘子”的故事,“喬丹北卡短褲”的故事。
營銷專家會告訴你,“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的巨大市場威力,“旺旺”憑著一聲聲的“你旺我旺大家旺”賺得盆滿缽滿。
利用人們追求確定性的心理,各種“小迷信”一直都是營銷、傳播乃至社會管理中的有效工具,也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重要的流量密碼。
企業(yè)家,面臨的不確定性要比一般人更多更大;而一個組織,面臨的不確定又比企業(yè)家個人更大。
一家企業(yè),一個組織,無論看似多么強大或者渺小,無論當前高歌猛進,還是低迷徘徊。一定要告訴自己,告誡自己團隊,小心翼翼維護企業(yè)的心氣,哪怕有些看上去幼稚可笑,也要心存敬畏。
一旦心氣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朱序一句“秦軍敗矣”,能讓前秦90萬大軍魂飛魄散;而“八瓶三株,喝死一條老漢”則直接導(dǎo)致三株帝國崩塌。
一戰(zhàn)期間,一隊800人的德軍在阿爾卑斯山迷路。在困了五天,隊伍面臨崩潰的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張地圖,依靠地圖的指引,他們又行走了八天,終于走出了大山。
事后他們發(fā)現(xiàn),那張挽救了八百人性命的地圖,居然是非洲某山脈的地圖。跟他們剛剛走出的這座大山一毛錢關(guān)系沒有。
這不是玄學(xué),恰恰是地道的科學(xué)。
假地圖帶給他們的是希望,是士氣,增強的是信念和凝聚力,避免的是喋喋不休的爭論,避免的是因為意見分歧帶來的團隊內(nèi)耗。
這一切,老苗都稱之為“心氣”。
一個老板,不一定要去搞燒香拜佛,但一定要和團隊一起,注意維護和建立心氣。
氣可鼓不可泄,勁可提不可松。告訴自己和團隊:打擊士氣的事情千萬不要做,不信邪的事情千萬不要做。在你順風順水的時候,它或許看不出什么,一旦遭遇挫折,之前再小的裂痕,再小的針眼,都可能會斷送你最后的希望。
心氣沒了,心病就出來了。
我們說“相信相信的力量”,我們說“樂觀者容易成功”,有時候真的就是一口氣而已。








